2022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农业农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以农业农村领域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2022年,农业总产值为70.11亿元,同比增长0.1%;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8696元,同比增长4.9%。
一、2022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全力推进重大农业项目攻坚。持续推进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链建设,全面完成番禺区名优现代渔业产业园(省级)创建工作,31个项目已全部完成建设并通过验收;深入推进实施番禺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项目,智慧渔港系统建设工程正式开工,编制完成番禺区全域旅游东部片区规划、渔港经济区概念规划、战略与产业规划等渔港经济区配套规划中期成果。稳妥推进番禺区智慧乡村一期工程项目,重点研发并建设智慧乡村精细化用地管理信息平台软件系统,已完成一期工程项目招标。有序推进广州市番禺区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建设项目,投入财政资金1800万元,创新财政补助监管方式,全面开展4000亩及以上集中连片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项目,推动水产养殖绿色高质量发展;完成2022年度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海傍村、低涌村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总面积1752亩,总投资约598万元,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型高标准农田,着力夯实粮食生产基础。
(二)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的工作部署要求,努力营造安全的发展环境。统筹落实农村和渔民疫情防控。常态化推进农村地区疫情防控,组织开展实操培训2期共70多人次,开展督导检查125次,交办问题326个
。健全完善渔船安全网格化管理机制,开设“水上便民核酸检测点”,全力阻断疫情从海上输入的通道。压实压紧屠宰场疫情防控,率先启用人脸识别“移动哨兵”系统,落实环境分区、人员分离等措施,强化生猪进场到肉品出场全链条疫情防控,保障肉品安全稳定供给。严格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统筹推进反走私反偷渡、农村和渔民疫情防控、安全生产、“三防”等工作,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值班值守,高质量承办“广州市集中销毁‘三无’船舶现场会”、“2022年广州市莲花山中心渔港消防安全应急演练活动”等重要活动,全年累计开展渔船渔港专项和日常安全检查240次,出动检查人员1037人次,检查渔船1362艘次,发出整改通知书135余份,发放安全提醒短信8万余条,发放农机安全生产告知书344份。扎实做好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切实做好红火蚁等有害生物防控,全区投入防控资金345万元,出动灭蚁人员3265人次,使用灭蚁药物14.5吨,其中触杀剂8.2吨,诱饵剂4.8吨,番禺区红火蚁防控绩效综合评价成绩排在广州市的第一名,受到市的通报表扬并代表全市参加省级考评。有序开展春秋季集中免疫,强制免疫病种的免疫率均达到100%,群体免疫密度全年保持在90%以上。
(三)全力以赴抓好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聚焦落实上级下达的生产任务,持续加大粮食安全和农产品稳产保供力度,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大力推进实施“粮食安全战略”。经区政府同意,联合区财政局印发实施《广州市番禺区水稻种植补贴实施办法》,将种植水稻补贴由原来每亩每造150元提高到1500元,全力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超额完成2022年市下达我区的粮食种植任务。持续开展“大棚房”整治,累计巡查农业大棚500多个,面积约6000亩,拆除田间窝棚违规看护房共11间。强化农产品稳产保供。印发《广州市番禺区“菜篮子”产品应急保供工作方案》,指导辖区内16家符合要求的农业经营主体申报“广州市本地农产品稳产保供重点生产企业”。强化生猪调研和肉品安全稳定供给,大石4A屠宰场全年累计屠宰供应生猪287万头,日均屠宰量达7800头。做大做强农业经营主体,2022年预计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区级农业龙头企业9家。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实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1-12月累计发放广州市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76.68万元,补贴1468台(套),新增农机总动力2548.59千瓦。大力提升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区政策性农业保险实现保费9638万元,较上一年度增长超260%。
(四)进一步夯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基础。狠抓监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亮牌、“回头看”行动,做实做细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制作完成14个涉农镇(街)、135个涉农村网格责任图,树立重点企业网格化责任图及禁药警示牌30块,搭建起全覆盖网络体系。全面推行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全区用证主体达347家,比上一年度增长达9倍,总用证数量达4.63万张,用证产品5254吨。狠抓产地农产品安全监测。突出源头治理和小散种植养殖户监管,持续强化本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1-12月,全区累计完成产地种植业产品农残、水产品兽残速测29570批次,平均合格率99.90%,屠宰环节生猪瘦肉精年检测221873份,合格率为100%,辖区内未发生重大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狠抓农产品宣传推广。组织20余家番禺区知名农产品企业参加第30届广州博览会、2022年广州品牌农产品博览会以及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宣传推广活动等宣传推广活动,努力擦亮番禺农产品招牌。
(五)推深做实农村重点改革。完成宅基地审批试点,顺利颁发全区首张《农村宅基地批准书》。针对留用地开发建设的关键环节,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农村集体留用地开发建设工作。努力突破农民建房审批管理瓶颈。率先出台《番禺区农村集体工程建设及服务采购项目资金管理工作指引》等文件,筑牢重点领域制度笼子。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干部干部管理体制机制,夯实农村基层治理基础。探索推动农村管理领域新技术应用,全省首宗应用VR全景成像技术的农村集体资产交易项目顺利挂网。截至12月底,全区通过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累计完成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3.3万宗,交易底价为324.81亿元,成交金额为398.00亿元,成交金额高出底价总额为73.19亿元,增收率达22.53%。
(六)深入推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组织编制《广州市番禺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明确番禺区“十四五”期间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及重点任务。全力打造沙湾街古韵叠境新乡村示范带建设,多元赋能旧村落焕发新活力。大龙街新桥村等18个行政村获评广东省乡村治理“百镇千村”示范村。深入实施“厕所革命”三年提升计划(2021-2023年),2022年完成10个乡村公厕改造项目任务。扎实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和“五个美丽”行动,161条行政村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24条行政村达到省定特色精品村标准。制定考核工作指引,细化措施,全力推进2021年度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助推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提升;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督导检查工作,共开展督导检查290多次、出动人数900多人(次),对发现存在问题及时交办相关镇(街)整改1300多处,抓实抓细整改“回头看”工作,形成闭环管理;接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业涉水污染防治专项行动,累计清理“散乱污”违规养殖场户48 家,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3.5%。
(七)不断优化农业行政服务效能。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加快推进电子证照对接应用工作,134份申请材料通过调用电子证照可免提交,办事指南精简申请材料68份材料,全部依申请事项可实行跨域通办,2022年1-12月,局政务服务窗口共受理办结审批事项申请2801件,办结率100%;全局行政许可事项时限压缩率达94.88%、即办率为95.89%。进一步强化农业行政执法,持续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1-12月全局(含下属单位)共出动执法人员5391人次,检查生产经营场所1594家次,立案查处85宗,罚没入库金额85.7万元。着力加大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宣传力度,高标准举办2022 年番禺区春耕春播工作现场推进会暨主题党日活动、番禺国家级渔港经济区揭牌系列活动、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等主题活动,进一步提高农业农村工作的知晓率。印发实施《2022年广州市番禺区高素质农民培育实施方案》,累计培训经营管理类、专业生产型的高素质农民102人。
(八)统筹推进协作帮扶工作。落实协作帮扶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区委书记带队到各县调研指导,与各县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召开党政联席会议,研究部署协作帮扶工作。继续深化产业、劳务、人才、消费等帮扶举措,与威宁赫章县签订现代农业产业园共建协议,在五华县大力推广“稻虾共作”养殖模式,种养基地已达2000亩,推动撂荒地复耕复种1800多亩,受到上级及当地干部群众的充分肯定。顺利举办番禺区创建全国消费帮扶示范点启动仪式、消费直通车进社区启动仪式等活动,积极拓宽消费帮扶渠道,推动消费帮扶成为新时尚;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毕节工作组威宁小组《“番禺经验”孕育“威宁模式”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飞跃》典型案例被市协作办采纳向国家乡村振兴局推送。五华县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组稻虾共作项目《利用撂荒地 发展稻虾共作产业》入选2022年度广东省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典型案例。
二、2023年重点工作计划
2023年,我局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省、市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聚焦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全力以赴完成上级下达的农业生产任务,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努力发挥番禺农业农村实现高质量发展。2023年全区农业总产值预计同比增长1%以上。
(一)要聚焦高质高效,全力促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紧紧围绕强龙头、补链条,扎实推动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全力完成年度农业经济目标任务。一是优化农业生产结构,高质量推进番禺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莲花山渔港核心提升项目、沙湾街精品新乡村示范带等重点项目;加快构建“1+3”的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链条,今年底前建成1条番禺区现代渔业产业链及绿色蔬菜、精品花卉、生态畜禽3条产业配合链。二是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持续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耕地质量提升,持续开展耕地“零弃耕”专项行动及“撂荒耕地”整治工作,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粮食生产任务。三是继续实施粮食种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业设施补贴、“菜篮子”工程扶持项目等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四是加强农技指导服务,强化病虫害预测预报、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及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促进农业生产增效。五是加强农业生产统计,提升统计数据质量,做好应统尽统。
(二)要聚焦民生供给,着力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一是扎实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建设,进一步提升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推进渔民减船转产和渔船更新改造,扶持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精准开展暖企服务,及时解决重点农业企业的经营困难和诉求。二是指导多渠道加大生猪调运力度,推动屠宰企业与生猪主产区大型养殖基地建立稳定的产销对接,督促屠宰企业严格履行动物防疫和生猪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保障肉食供应和质量安全。三是强化本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风险监测,特别是春节等节假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全面推进“智慧化+网格化”系统监管模式,守牢群众“餐桌”安全。四是进一步落实农业行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值班值守制度,强化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切实发挥“三农”工作“压舱石”作用。
(三)要聚焦农民增收,扎实推动农村改革创新。一是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全力加快区农科所(区良种繁殖场)综合改革,认真做好资产清理盘点和人员安置、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二是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留用地改革,盘活农村集体资源,完善产业导入机制,进一步破除制约农村集体留用地高效流转开发的各种制约,促进农村集体土地留用地高效开发利用,释放农村经济发展动能,努力做大村集体经济蛋糕。三是继续深入实施“百企兴百村”工程,巩固企业与村(镇)的结对共建关系,引导民营企业因地制宜把乡村振兴项目同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打造形式多样的涉农项目。四是继续实施“穗农奔富”行动,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落实高素质农民培育任务,提升农民就业质量,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五是继续跟进落实毕节市赫章县、威宁县、金沙县东西部协作和梅州市五华县、蕉岭县,肇庆市封开县对口帮扶协作及梅州市五华县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积极跟进年度帮扶项目实施,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进度,继续创新消费帮扶渠道方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四)要聚焦补齐短板,继续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一是以更高标准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厕所革命,持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生活环境。二是汇聚力量深化提升沙湾街古韵叠境新乡村示范带创建水平,开展石楼镇海鸥岛海岛风情新乡村示范带规划设计,完成省乡村振兴示范带、市新乡村示范带的考核验收。加强新建农房风貌管控,推进全域乡村风貌提升。三是进一步完善农村治理机制改革,加快推进问题合同清理,为农村经济社会营造安全良好的发展环境。
(五)要聚焦党建引领,努力打造全面过硬的干部队伍。一是继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和一体化政务服务,加快电子证照对接应用,进一步提升农业行政服务效能;继续深化农业行政队伍建设,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二是进一步加大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宣传力度,落实落细政务公开、群众信访、提案建议办理等工作,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