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番禺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知责尽责、知难克难、知重负重,综合实施稳就业、保民生系列措施,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番禺新篇章贡献人社力量。
一、2022年主要工作
(一)全面落实“促就业”任务,扎实做好“稳就业”工作。一是就业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争先创优。番禺区促进创业人数、南粤家政和农村电商培训人数全市排名第一,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人数任务完成率、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备案人数均排名全市第二。帮扶毕节市、黔南州、安顺市脱贫人口转移到番禺就业人数全市排名第一。发挥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精准帮扶作用,全区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万人次。全年按时保质审核各类就业补助资金22718.71万元,惠及群众16.15万人次、企业2.18万家次。二是高水平产学研平台建设再上台阶。年度获批获批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分站、4个省博士工作站,高水平产学研平台数量历年最多。三是人力资源蓄水池作用明显。全年共举办各类公益性招聘会133场;全区挖掘灵活就业等空岗信息13.32万个,录入求职者信息4万个,并通过多平台多渠道及时发布,大力帮扶企业解决“招工难”问题。
(二)坚持聚焦营造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加快建设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一是精准对接“产业-教育-就业”链条,激发技能人才为产业发展“蓄力赋能”。充分发挥番禺区产业技工联盟产教融合优势,促进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与南沙区合作创建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培训基地,探索推行粤港澳职业资格互认,积极探索我区与港澳现代服务业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开展我区设计人才与产业培育工作。延伸番禺区技工院校产业联盟优质技师学院的聚集效应和“大国工匠”示范引领作用,在五华县挂牌成立“一站两室”,帮扶五华县技工学校提升师资水平,共育时代“大国工匠”。深入开展技工院校“开学第一课”,举办“喜迎二十大 职业技能竞赛获奖选手番禺行”活动,促进技能人才资源与番禺本地优质企业精准对接,促进产教多层次融合。二是创新升级产业人才政策,优化人才就业创业环境。全面升级“1+4”产业人才政策为“番禺人才生态30条”,“杰出产业人才”的总补贴金额提高了62.5%,新政策宣讲全覆盖各重点产业园区及镇街,推出政府特殊津贴“名家计划”、博士人才倍增计划、伯乐人才奖广纳高层次人才。持续为持卡人提供解决子女入学、免费体检等优质服务,组建点对点人才服务先锋队,精准对接广州大学城12所高校及20个园区人才服务工作站,开展人才服务系列活动,引进企业在职人才13100多人。三是激发番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服务园活力。发挥园区人才服务网络张力,通过举办雏鹰腾飞定制计划启动仪式,推动产业技工联盟工作站和大学城高校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在园区顺利挂牌,举办“国聘行动”走进中国广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系列活动,多方协同赋能各类青年人才在番就业创业。线上线下组织“云讲堂”“云直播”等活动,受众人数超75万人次。目前园区已引入企业20家,年度营业总收入超2.66亿元,服务人次达112.33万人。
(三)坚持聚焦和谐劳动关系构建,进一步健全劳动领域共建共治共享治理体系。一是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日常巡查用人单位9719户次,涉及劳动者近42.7万人次。全区共接转处理劳动监察信访案件30273宗,其中成功调解30215宗,调解率为99.8%。国家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共接收举报线索9697宗,已办理8855宗,余842件正依程序办理。有序推进2021年度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二是妥善处理仲裁案件。深入推进在线调解仲裁工作,提供“一站式”争议处理服务。仲裁案件互联网审理占比全市各区排名第一。全区处理劳动人事争议共33208件,其中仲裁立案8922件,涉及劳动者11098人,仲裁结案率为96.7%、调解成功率为88.5%、仲裁终结率为85.39%。三是不断提升12345热线工作群众满意度。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劳务派遣等业务审批实现一网通办、网上办、一次办、就近办、马上办。推行信访、12345政府服务热线疑难事项协调办理机制,全局12345政务热线考核连续8月排名全区各部门第一。
(四)坚持聚焦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保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一是参保覆盖面不断扩大。实行“专用账户托管参保办法”在全市率先完成征地社保留存资金清理及落实分配工作。截至12月,参加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分别为87.25万人、79.87万人、87.64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2.17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6.16万人;领取城镇城乡各类养老、失业、工伤待遇共计约22.03万人;发放失业补助金8.22万人次,累计发放金额12256.25万元;对我区在册领取失业保险金及失业补助金人员核发价格临时补贴,共向8.9万人次发放补贴432.52万元。二是真金白银援企稳岗。主动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补贴,采取“免申即享”的方式主动向76787家单位发放稳岗补贴1.56亿元。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主动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已向98972家单位发放补助共3.73亿元。2022年稳岗返还应发单位数全市排名第三,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完成率全市排名第二。三是依法开展工伤认定。截至12月,共受理工伤申请3120件,已作出认定2726件,开展“不见面”调查1000多人次。7月份开展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实行“零到场”申报、办理,最快5个工作日即可作出认定。案件按期办结率100%,村(社区)两委人员工伤保险参保率达100%,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维持率100%。四是加强退休人员关爱帮扶。向全区社会化管理退休人员发放慰问金11.87万人次共791.5万元。组织200名退休人员开展开展健康体检,通过轮换方式走访慰问4044名退休人员,派发“防疫健康爱心包”3750份。举办“最美夕阳红”退休人员摄影展,开办防诈骗、书法等老年大学“云课堂”,实现文化养老。
二、2023年工作安排
(一)持续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综合实施省、市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系列措施,真金白银援企稳岗,发挥“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工程促就业功能,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确保就业大局稳定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争取获得市就业目标考核激励。
(二)持续优化引才用才留才服务。总结“番禺人才生态30条”的实施经验,将“优秀产业人才”项目纳入实施范围,形成集聚产业人才、促进产业发展的整体合力,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融合产业园人才资源集聚优势和园区错位发展定位,创建产业人才、技工人才和青年人才交流互动平台,推进优秀创新创业项目落地、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三)持续推动社会保障全覆盖。扎实做好2023年度各项社保政策落实,确保社保待遇及时准确发放到位,坚决兜牢民生底线,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驾护航;持续优化社保服务工作,做好社保业务服务下沉街镇指导培训工作,为全区居民提供优质便捷的社保服务。
(四)持续提升劳动监察和仲裁工作效能。推动形成劳资纠纷调处工作“综合治理”,从源头规范劳动用工和各项制度的落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推进仲裁办案方式改革,完善争议多元化解机制,优化办案程序,切实缩短案件办理周期。深入推进“和谐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推广电子劳动合同,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单位创建活动。
(广州市番禺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