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总结公报 > 部门工作报告 > 2022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番禺分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来源:广州市生态环境局番禺分局 发布时间:2023-03-31 16:34:51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2022年,我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导向,以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为核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突破,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2022年,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41,同比改善6.8%,全市排名第4,同比上升1名。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81.6%,除O3外其它5项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均达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环境水质指数3.91,全市排名第四。3个国考断面大龙涌口、墩头基、莲花山平均水质分别为Ⅱ类、Ⅲ类、Ⅲ类,均达考核要求;沙湾水道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

  一、2022年工作情况

  (一)坚持固本强基,逐步构建基层生态环境现代化治理体系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印发《番禺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科学谋划生态番禺建设蓝图。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施方案》,稳步健全领导责任体系、企业责任体系、全民行动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信用体系、法规政策体系、服务体系、风险防控体系、保障体系等十大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印发《广州市番禺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1-2035)》《广州市番禺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工作方案》,从推进生态空间、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经济、生态生活和生态文化六大领域相关建设指标达标入手,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二是夯实基层责任发挥番禺区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作用,加强调度检查和通报督办。印发《番禺区镇街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考核办法(试行)》,召开区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工作会议,解读《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条例》,通报水环境治理工作情况,向各镇街下发《2022年镇街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书》,压实基层党委、政府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印发《番禺区各镇(街)环保员队伍管理工作方案》及考核办法,强化队伍建设和管理;制定《番禺区镇(街)环境保护监督检查员日常工作指引(试行)》和环保员队伍执法联动协调、跟班学习机制,细化工作流程、梳理各类文书模板、强化执法信息共享、手把手指导业务,夯实基层治理网格化基础。推进三级执法监管工作机制。整合我局3个执法科、5个基层环保所、16个镇街环保员队伍执法力量,形成三级执法监管工作机制。按照“管住重点、覆盖次重点、兼顾一般”的思路,统筹配置行政执法资源,实施污染源分级监管,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实现污染物“控增量、减存量、强监管、促减排”的工作目标。我局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4238人次,检查企业17119家次,开展各类专项执法行动68次,责令整改1239宗,作出行政处罚决定49宗,罚款总额630余万元,移送涉刑案件3宗,刑拘5人。各镇街环保员队伍日常巡查污染源41221个,处理信访案件5459个,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6573个;录入广州移动执法系统环保员检查数据21971条,占全市56%;实施生态环境领域29项行政处罚事项下放以来,立案73宗(全市第2),处罚63宗(全市第2)。四是完善环境监测网络。新建11个镇街空气自动监测站点,实现16个镇街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全覆盖;沙湾水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21套河涌水质自动监测站全面投入使用,提升预警与响应能力。是加强生态环境修复协作。联合区检察院等部门签订《生态环境修复司法协作机制》,规范案件线索移送、取证、修复等流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检察公益诉讼衔接机制。六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全民行动。着力提升新闻宣传质量,紧密结合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加强正面宣传引导,累计报送新闻稿件150余篇。开展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在番禺日报刊登“六五世界环境日专版”,举办“携手同绘生态画卷,共建清洁美丽番禺”、校园专场环境监测设施公众开放日等系列活动,充分展示番禺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政策举措和显著成效,动员社会公众践行绿色环保理念、共建生态文明。

  (二)坚持统筹兼顾,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一是优化审批服务。简化办事程序,对符合条件企业实施告知承诺制报审,缩短办理时间,加速项目建设投产。做好重大项目环评审批服务,对110千伏广场输变电工程、110千伏穗莞深城际琶洲支线莲花牵引站配套线路工程(番禺段)、番禺区市桥大桥改造工程等重点项目做好跟踪服务,助力项目尽早落地。优化环评文件和排污许可证内部审查程序,完善集体决策机制,每月通报审批和核发情况,稳步推进环评和排污许可“两证合一”试点工作,审批通过环评文件200宗,核发排污许可证404个。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衔接。印发《建设项目“三同时”及自主验收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制度》《排污许可证后监管工作制度》,有效衔接项目审批与事中事后监管。强化排污许可证后管理,结合现场和非现场核查进行监督检查,对568家企业开展排污许可证后管理质量合规性检查,对86家企业开展排污许可现场核查与帮扶,对6家企业完成排污许可清单式执法,督促61家重点管理类、591家简化管理类企业按要求落实信息公开;组织召开企业宣讲会,指导企业提高证后管理水平,覆盖企业596家,有效夯实排污单位主体责任,逐步推动形成企业持证排污、政府依法监管、社会共同监督的执法监管新格局。三是优化提升执法方式。大力实施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将42家企业纳入正面清单,开展非现场检查,对清单内企业减少现场执法检查272家次,实现“不打扰”生态环境监管。施行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坚持过罚相当、惩教结合,坚决杜绝“一刀切”式执法,共指导1239家存在轻微违法行为的企业及时改正违法行为并免予立案处理,督促74家被立案的轻微违法企业改正违法行为并免予处罚,对38宗案件从轻处罚。是加强对企帮扶。健全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采取座谈调研、组建工作交流群等形式,及时掌握企业发展现状和诉求,做好企业帮扶和暖企服务。邀请专家“一对一”辅导企业申请专项资金,共2家企业获得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补助。指导企业完成在线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申报登记,接听咨询电话1684个次。是推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成立工作组,由分管副区长担任链长,建立“1+4+1+4+4”工作机制。印发《广州市番禺区节能环保水务和生态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明确17项重点任务和6项保障措施,编制扶持工作方案。

  (三)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是扎实推进蓝天保卫战。印发《番禺区2022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2022年番禺区臭氧管控工作方案》《番禺区2022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强化方案》,紧抓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整治。强化VOCs源头管控,推进35家企业分级管控和深度治理,巩固386家企业整治成效,协调督促相关镇街制定和实施复合布、热转移印花、首饰倒模、注塑等重点行业“散乱污”场所清理整治方案,共清理“散乱污”企业302家。常态化开展全覆盖走航监测及整治。推进扬尘污染精细化管理,联合巡查工地86个次,交办整改34宗,共抽查在建工地68个次,发现问题工地383个,发出交办函112份,经复查均已完成整改,每月对各镇街道路洒水控尘效果进行评价通报。强化移动源污染控制,路检柴油车3717辆次,抽检用车大户机动车3010辆次,遥感监测机动车近103.9万辆次。强化96家加油站和储油库油气回收治理,出动690人次,发出责改通知书5份,立案1宗;重点区域内25家加油站严格落实夜间卸油,推进工地油品直送。加强油品质量监管,加强使用环节油品质量抽检,对区内非道路移动机械油品抽检样品483个,合格率84.6%,对用车大户油品抽检样品117个,合格率92.3%;加大非法成品油市场整治打击力度,共打击非法成品油70.6吨。

  二是扎实推进碧水保卫战。印发《番禺区2022年水污染防治工作计划》《番禺区国考断面水质攻坚实施方案》《番禺区水环境污染源排查整治行动工作方案》,统筹推进落实国考断面水质达标各项举措。强化涉水工业污染源监管,组织镇街全面排查污染源12769家次并形成排查台账,立案调查19宗。对重点考核断面及市桥水道41条一级支流加密监测和分析研判,发现问题及时排查处置。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每月督促镇街对属地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开展全覆盖检查,及时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抽查监测发现问题函告相关部门,跟进整改效果,做好闭环管理。深入开展暧企帮扶,针对企业水污染治理能力薄弱难题,主动邀请专家教授对涉水重点企业“问诊把脉”,实现执法人员-企业-专家三方联动,共邀请专家140人次,帮扶企业64家,有效提升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加强沙湾水道饮用水水源保障,强化水源保护区出航巡查,共派出巡逻监督船(艇)出航巡查226艘次,出动人员813人次,检查各水厂吸水口916个次;强化联防联治,与佛山市顺德区、南海区及东莞市麻涌镇、沙田镇生态环境部门签订跨界流域突发污染事件联防联控协议,建立健全突发水污染事件联动工作机制;印发《沙湾水道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22年版)》,联合广州市南沙区、佛山市顺德区生态环境部门及番禺区、顺德区海事部门开展跨界交叉执法专项行动3次,切实维护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安全。

  三是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深化土壤污染防治与风险管控,落实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完成21宗地块评审。印发《番禺区污染土壤异地处置异地修复监管工作方案(试行)》,明确事前审核、事中监管、事后建档的工作流程,进一步推进污染地块修复工作。加强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和污染地块监督管理,开展污染地块现场执法检查72次,推进耕地周边涉镉等重金属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全覆盖排查涉镉等重金属企业27家次,关停企业16家。加强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印发《番禺区固体废物规范化监督管理工作制度》《番禺区危险废物收集经营许可证核发工作程序》,加强固体废物申报登记,审核固体废物、危险废物企业6846家次,3647家企业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备案;开展涉含油金属屑企业、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行为等专项执法行动,检查企业2108家次。推进“无废城市”创建试点工作,配合广州市推进重点任务指标132项,协调相关职能部门推进番禺区居民装修废弃物分拣中心、会江产业园、“两网融合”示范项目等3项重点工程项目。

  (四)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领域安全风险

  一是筑牢疫情防控环境安全防线。严格落实医疗废物“两个100%”,加强隔离医学观察点和核酸检测点检查,出动执法人员18582次,检查重点场所9291家次,依法转移约1829.53吨医疗废物和涉疫医疗垃圾。二是推动“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落地实施。编制技术审查指引、宣贯方案,推进“三线一单”在规划编制、产业布局以及建设项目选址中的应用,对121个涉及规划调整、旧村改造等项目出具管控意见,实现从源头上预防环境污染,从布局上降低环境风险。三是妥善处理环境信访。扎实做好118件督察交办案件办理,已办结113件,阶段性办结5件,办结率100%。受理并办结环境信访案件2409宗次,其中局领导包案8宗,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关注的环境问题。针对亚运城周边异味扰民问题,印发《亚运城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强化穗莞联动,组织召开“五方”座谈会议4次,及时响应群众诉求;针对祈福新邨周边首饰企业废气扰民问题,印发《番禺区沙头街2022年珠宝首饰行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组织开展专项检查,累计检查企业242家次。四是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工作。印发《番禺区生态环境领域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百日行动”实施方案》《广州市生态环境局番禺分局安全生产及环境安全工作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环境安全监管责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加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出动3190人次,检查企业1305家次,发现整改问题136个次,均已督促和帮扶企业整改到位;强化应急值守和应急物资保障,安排专人24小时在岗值班,每月局领导进行接访;组织开展2022年沙湾水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和危险废物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组织我局执法应急人员及镇街环保员开展环境应急管理培训班,确保及时妥善处置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二、2023年工作计划

  (一)坚持稳中求进,在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实现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一是统筹做好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优化完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定《番禺区“十四五”主要大气污染物减排工作方案》,推进主要大气污染物减排,为产业发展、重大项目落地腾出排放空间,实现经济和大气环境质量双“提升”。全力服务保障稳增长大局印发《关于贯彻落实<深入优化生态环境执法方式助力稳住经济大盘的十二项措施>的工作指引》,深化对轻微环境违法案件教育改正、不予处罚措施,常态化落实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坚持管理与服务相结合,主动帮扶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把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平台和抓手,与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工作深度融合,发挥好创建领导小组办的牵头谋划和检查监督作用,加强各项创建指标达标情况自查及更新,确保所有创建指标如期达到创建要求。三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三线一单”分区管控在促进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保护等方面的底线约束和支撑作用,把好生态环境准入关。推进番禺区节能环保水务和生态产业链工作,围绕培育产业龙头和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增强产业韧性目标,编制产业发展全景图和项目信息卡,完善扶持方案,打造番禺区环保产业协会平台,提高服务效能,助力企业健康发展。是强化风险防范,守牢环境安全底线。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妥善处理环境信访问题,积极主动回应群众诉求。强化水源保护区环境安全隐患排查与环境风险评估,完善应急预案。

  (二)坚持补短板强弱项,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一是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加快推进《关于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施方案》的落实,按照时间节点和任务分工扎实推进58项重点工作任务,争取到2025年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显著提升。二是推动落实基层党委和政府对辖区生态环境负总责。运用好镇街环境保护责任考核机制,推进各镇街对照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生态环境监管与执法和生态环境网格化管理四大主要考核内容和18项考核指标落实好各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以点带面、有序推进。是提升生态环境执法监管效能。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强环保员队伍工作考核,落细落实基层生态环境三级执法监管工作机制,推动各镇街进一步完善环保员队伍管理架构,提升生态环境领域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专业水平,夯实基层治理网格化基础。持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噪声污染防治法》等普法宣贯,为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三)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是深化大气污染防治。以臭氧防控为核心,加强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做好VOCs和氮氧化物“控增量、减存量、强监管、促减排”,加强固定源、移动源监管和扬尘管控,切实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强化水污染防治。持续推进国考断面水质达标攻坚,补齐水环境治理设施短板,加强水质监测预警和涉水工业企业监管,强化饮用水水源地风险防范。是推进土壤污染防治。落实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监督管理,加强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准入管理,保障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扎实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开展专项执法行动,提升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

  (四)坚持大环保工作机制,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

  一是切实发挥区环委会牵头抓总和统筹协调作用进一步压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推动形成齐抓共管、群策群力的大环保格局。二是加强区域联防联治,切实解决跨界环境污染问题。强化广佛跨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共保共治,推进跨界区域新增环境问题的搬迁补偿。以解决亚运周边废气扰民问题为重点,与东莞市麻涌镇协调联动,提升企业污染治理水平;探索开展污染天气应对期间应急联动机制。是毫不松懈抓好督察交办案件办理工作。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已办结案件开展“回头看”现场核查工作,巩固整改成效,防止污染问题反弹;对阶段性办结案件按照整改要求和时间节点,以钉钉子精神抓整改落实、抓常态长效。是举一反三,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狠抓河涌整治,确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地见效。针对工业污染、交通噪声、违法用地、非法填埋、餐饮油烟扰民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强化科学谋划、规划引领,科学统筹生产、生活、生态格局。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放弃
继续访问继续访问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