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总结公报 > 部门工作报告 > 2022

2022年番禺民政工作总结

来源:番禺区民政局 发布时间:2023-03-31 16:41:38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以绣花功夫察民情 聚民智 惠民生

  推动民政工作出新出彩 兜牢民生之底

  2022年,区民政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围绕“以绣花功夫察民情 聚民智 惠民生——推动民政工作出新出彩兜牢民生之底”年度工作主题,秉持“七理”工作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民政事业发展,牢守疫情防控和安全管理底线,以“五结对”帮扶困难群众模式织就民生兜底保障提质增效服务网,以“群众动员”体系建设和“五社联动”机制为抓手,以“社区管家”理念着力推动城乡社区治理、基本民生保障服务创新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养老服务工作真抓实干获市政府督查激励以建设“慈善之区、幸福番禺”实践探索经验为内容的课题研究获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二等奖,慈善工作规范发展探索有关工作指南等团体标准亮相全国标准体系论坛

  一、加强党对民政工作的全面领导

  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局党组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党组(扩大)会议第一时间传达大会精神,党组成员带头学原文悟原理,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系统思维、树牢底线思维、提升终端落实意识,明确年度党建工作要点并作具体安排部署,把党建工作融入民政工作全领域,围绕“党建引领‘五结对’,巩固‘两心’促成效”活动主题推动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困难群众、深化党组织领导下城乡社区平战结合群众动员体系建设、加强党建引领番禺“五社联动”推进社区治理等年度重点亮点工作,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民政工作更好服务民生、连接民心,以实际行动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二、2022年重点亮点工作情况

  (一)着力拓宽“弱有众扶”覆盖面

  创新探索“五结对”帮扶模式。制定实施方案,明确重点帮扶对象和工作内容,发动党员干部、村居干部、社工、志愿者及慈善组织,组建275个帮扶小组,通过走访入户进门槛,摸清需求并分类分流解决实现精准帮扶进心坎,多元链接职能部门政策资源和社会慈善力量协力渡难坎,探索推动社会救助服务保障扩面提质,不断满足困难群众多样化、多层次需求。实现微心愿1453个,有效解决和转介49户困难群众住房问题。

  增强救急难保障力度。突出重点,落实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救助,推进困难家庭中特殊群体排查救助专项行动,启动全市首个民政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试点,建立特殊困难群众气象灾害救助保障机制,实行镇街、村居、社工志愿者“三级”联动排查机制,逐步织密织牢民政服务综合保障安全网。发现并整改问题隐患26个,持续实施临时救助机制惠及114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28.79万。

  兜底保障有效提升。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至1196元/月/人。足额发放低保金及分类救济金2000多万元、特困供养资金930多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3000多万元、节日慰问金和生活及价格补贴200多万元,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残疾人福利待遇到位。持续推行“社会救助+商业保险”机制,为149位困难群众获理赔25.52万元。广泛应用社会救助一体化平台、“穗好办”临救业务新模块,用实用好市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安全网系统,保障社会救助全业务“网办”;建立经济状况核对信息与救助信息双向反馈机制,强化救助人口数据信息动态管理,确保救助对象和待遇享受精准。

  (二)着力优化“老有颐养”服务布局普惠养老体系

  优化服务设施和布局。着力推进镇街颐康中心和村居级颐康服务站建设提升,按“一村居一策”建成220个,持续推进家庭养老床位适老化建设1921张,促进就近就便优质养老服务供给。注重星级养老机构培育发展,新增1家广东省五星级养老机构。

  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及时、足额发放长者长寿保健金4200多万元,惠及77.88万人次。全区长者饭堂143个服务覆盖所有村居,开展助餐配餐服务27.57万人次。深化医养结合,推动镇街颐康中心与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签约合作,12家护理站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护理、康复等基本医疗服务;促进“家政+养老”融合发展,推动家政机构作为生活照料服务提供方介入居家养老服务领域,累计开展居家上门服务达2万人次。

  (三)着力健全未成年人保护机制。

  夯实基本服务保障,发放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金274万元。强化政府保护职能,制定有关工作督导办法、会商制度等规范工作文件。多维度打造未成年人保护关爱宣教阵地,建成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并挂牌运营,初步建成16个镇街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及1个示范站,打造全市首个儿童青少年安心驿站;深入开展合适成年人到场服务项目,持续推进“护苗行动”、助学助医、“同心护未来”节日慰问等主题关爱活动,线上线下开展“三进”政策宣讲13场,织密多元关爱保障网。

  (四)深化群众动员体系和“五社联动”机制建设

  一是实现城乡社区平战结合群众动员体系全覆盖有成效全区275个村(社区)均搭建起以“村(社区)—村民小组(居民苑区)—居住片(楼栋)—居住户—全体群众”为架构的群众动员体系,各层级每名负责人联系下一层级对象人员比例约为1:10~20,符合科学管理和精细化管理要求。打造32个群众动员体系示范点,以志愿服务形式激发群众动员活力,撬动志愿服务慈善专项资金30万元,鼓励利用城乡居民活动经费、社区基金等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和先进典型激励,以点带面推动在疫情防控、政策宣传、防汛预警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和活力激发。

  二擦亮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番禺“五社联动”品牌。推动标准化发展,深化示范点建设,完成市桥街万丰社区、怡乐社区“五社联动”区级示范点升级打造,并以该两个示范点为样本申报地方标准得以成功立项。“五社联动”项目连续4年获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十大品牌项目”。市桥街怡乐社区、万丰社区及石碁镇大龙社区,选入民政部与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共同开展的“五社联动·家园助力站”社区基金助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合作项目试点。

  三是全面激发城乡社区治理活力。扎实做好基层政权建设,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织开展村(社区)“三支队伍”专题培训3场,强化队伍力量建设。按照不少于20%比例随机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抽查,出台工作细则、指导意见等文件着力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监管,确保履职尽责。建立完善民情民意实访记录机制,明确民情走访工作要求,统一定制走访记录本,促进为民服务更用心。强化城乡社区活动经费监督管理,落实使用计划和使用进度“两表一报告”机制,确保经费用好用实。全面深化城乡议事协商,利用议事厅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解决了一批如集体资产处置、小广场管理、宠物管理等民生实事。

  (五)聚力慈善第三次分配作用全面铺开“慈善之区、幸福番禺”创建

  持续深化社区基金建设,出台番禺社区基金发展实施方案,进一步构建政府主导、民政牵头、各职能部门和镇街联动的慈善工作机制,16个镇街275个村居实现社区慈善基金全覆盖,资助项目369个1600多万元。丰富“慈善+”载体,设立广东首个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题的慈善冠名基金,开展第二届“同一蓝天 共同幸福”百名老区孩子看番禺主题活动、“慈善社区 我先行”党员带头参与社区基金募捐行动,大力推动慈善空间申报建设213个,促进“慈善+”模式更多元,惠及面更广。

  三、聚焦民生福祉扎实推进专项工作落实

  (一)推动“社工+志愿”服务扩面提质规范“双百工程”社工站建设和督导工作,出台工作指引,明确服务指标;建成“禺益家”——番禺区“社工+志愿者”服务阵地,实现16个镇街社区慈善(志愿服务)工作站全覆盖,设立辖区首个志愿服务基金,支持和推动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更可持续发展。持续开展“禺愿行动”主题志愿服务活动,累计点亮微心愿587个。

  (二)社会组织工作坚持培育监管并重。以“育”赋能,全区登记在册的社会组织796家,备案管理的社区社会组织2804家。2022年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专项资金扶持资助项目50个。开展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分期分批开展社会组织业务培训,全面提升社会组织运营能力和水平。以“治”净源,扎实做好社会组织年度报告工作,开展社会团体分支机构和代表机构专项整治行动,持续开展“僵尸型”社会组织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全年编制活动异常名录、严重失信名单2批次。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更便民持续推进“随约服务”和城乡社区生活服务圈建设工作,全区累计88个社区、89个村建成便民生活服务圈,其中建成优质生活服务圈社区和村分别为49个和18个。全面落实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任务,深入开展“爱·家·圆”婚姻家庭辅导项目,建立区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工作联席会议,有序推进婚俗改革有实效。扎实做好地名文化管护工作,落实新《地名管理条例》,做好地名行政许可和地名文化宣传,牵头完成2022年区级行政界线联检,13个界桩界线清晰、稳定。加强流浪乞讨救助管理,建立健全寻亲“四步工作法”,全年为75名受助人员成功核实身份并顺利返乡,完成落户安置人员64名。对街面流动救助落实“两测一纳管”,上半年街面服务工作评分居全市第一。推进区社会福利院贯标提质”,促进服务提质增效。持续做好殡葬基本服务供给,推进节地生态葬,实现清明、重阳祭扫平安有序。区殡仪馆被认定为“广东省一级殡仪馆”。

  四、抓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

  以高于社会面疫情防控标准,持续实行民政领导干部分片包干联络督导机制,全力做好全区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机构、殡葬服务等民政服务场所领域疫情防控,深入开展风险排查、消防演练等专项行动,筑牢养老领域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双防线”,确保各类民政服务场所、服务对象平安有序。累计出动2521人次,督查养老机构2362家次,发现并落实整改问题隐患113个。

  五、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是在养老服务方面,颐康中心作用未充分发挥;二是社会救助机制不够完善;三是社会组织活力不足,社区慈善发展动员不够广泛等。

  六、2023年重点工作计划

  区民政局将不断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形成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的生动局面,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努力推动基本民生保障、基本社会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展,更加有力、更加有温度、更加有质感,实现民政工作“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全面优化“老有颐养”服务

  实施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建设提升三年行动,推进村居颐康服务站建设,全力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质量提升,深化“3+X”居家养老扩面提质,推动医康养结合发展,创新推动“家政+养老”融合发展,全面优化升级养老服务有效供给。

  (二)健全救助体系拓宽“弱有众扶”覆盖面

  深化织密救助网络保障服务精准,进一步拓展慈善参与渠道、激发公众参与、精准对接困难群众需求等方面的工作,深化“五结对”帮扶活动,深化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建立健全关爱帮扶长效机制,着力实现精准救助、温暖救助。

  (三)赋能基层主体,推动基层治理服务出新彩

  不断完善基层社区治理体系。践行群众路线,持续增强城乡社区群众动员体系效能,确保平战结合、畅顺高效的城乡社区组织动员体系真正落实到位。深化“五社联动”工作纵深推进,全力打造区级、镇街级示范点,以点带面助推全区“五社联动”工作机制标准化、更贴地气。深入推进“慈善之区”建设,着力提高社区基金募集能力和使用效能,推动社区慈善有新成效。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