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总结公报 > 部门工作报告 > 2023

番禺区民政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来源:番禺区民政局 发布时间:2024-03-29 14:36:58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 当好社区管家 增进民生福祉为“四个出新出彩” 兜牢民生之底

  区民政局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省、市、区有关高质量发展大会部署,聚焦民政职责使命,围绕番禺民政本年度工作主题“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 当好社区管家 增进民生福祉——为‘四个出新出彩’ 兜牢民生之底”,着力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用心用情织密困难群体兜底综合保障网,助力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不断推进番禺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五高”举措推进重点亮点工作落实

  (一)构建高效能社会救助体系

  一是创新实施“一心两牵手”帮扶机制。建立“四个一”帮扶工作机制,点线面结合确保有序开展。协调并筹集财政及慈善等帮扶资金解决困难家庭需求130多个。二是巩固党建引领“五结对”帮扶品牌。优化工作机制,提高多元力量参与广度和深度,及时掌握困难群众动态情况,开展走访、电访全覆盖,送上节日慰问,实现“小急难”微心愿1600多个。依托“穗救易”服务平台,着手打造“善暖番禺”服务品牌馆,更直观呈现本土特色“五结对”帮扶成果,扩大影响力。三是强化重点群体保障和服务力度。探索深化社区精神康复服务“禺心禺晴·爱共融”品牌项目并逐步扩面提质,建成区级品牌服务阵地“禺爱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按照标准,落实低边转办,按时足额发放各类救助补助资金。全年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3600多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3200多万元。

  (二)构建高品质养老服务体系

  一是围绕“周边”,因地制宜推进颐康中心、颐康服务站点建设提升,建成村居颐康服务站260多个,服务覆盖辖区全部村居,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二是注重“身边”,优化提升助餐配餐服务,全区设置长者饭堂147个,服务覆盖所有村居,开展助餐配餐惠及超70万人次;深化医养结合,持续推进镇街颐康中心与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护理站)签约合作,提供上门护理、康复等基本医疗服务。资助3000余名老年人免费享受“平安通”智慧养老服务。及时足额发放长者长寿保健金4800多万元,惠及超89万人次。三是聚焦“床边”。围绕家庭养老空间适老、安全监护、专业服务三大方面需求,逐步完善家庭养老床位、居家智慧监护、居家适老化改造等各类服务举措,健全家庭养老照料体系,更好引导更多老年人居家安养保安康。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惠及85人次,建成家庭养老床位2000多张,建成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4300多张。

  (三)构建惠暖未成年人保障体系

  抓实镇街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设提升,持续擦亮“五社一心”番禺特色未成年人保护品牌,以项目化运作开展服务,突出心理健康专项介入未成年关爱服务特色,凝聚属地“五社”合力画好未成年人保护“同心圆”。扎实做好福利儿童养育和安置,依法办理收养登记2例。全年累计发放散居孤儿及散居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金300多万元,为符合条件困境儿童发放生活补助及向低保、低收入家庭儿童发放助学补助40多万元,“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资助助学金10多万元。

  (四)构建高标准城乡社区治理体系

  始终将党的领导贯穿于社区治理的全过程和各方面,通过社区“大党委”平台,深化运用“五社联动”机制,凝聚为民服务共识、社区治理力量和资源,助力完整社区建设、社区空间品质提升,着力和谐社区(幸福村)建设,让幸福生活更有质感、更具成色。

  一是建强队伍。组织业务骨干开展送课到镇街进社区;依托“社会组织大讲堂”普及社区建设创新理论和重点内容;常规抓好镇街和村居民政干部、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双百社工、民政服务机构、社会组织负责人年度适岗赋能学习培训,提升城乡社区干部和辅助队伍能力水平。社区志愿服务队伍持续壮大发展,增至411支拥有志愿者超2万人。全区民政系统6名个人、2个团体先进典型获得省、市级层面表扬荣誉。二是抓实惠民生。聚焦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向往,用好民情走访机制,制定社区微治理、微改造清单,链接社区慈善基金、爱心企业等社会资源,推进城乡社区设施配套、环境改善、服务治理改造,推进新一批52个村(社区)和谐社区(幸福村)创建,当好服务群众的“社区管家”。2个社区善治理项目选入全国有关试点典型。三是创新赋能提升。开展规范村(社区)办公场所挂牌和上墙制度工作,出台村规民约修订指导性文件,明确议事协商“三项清单”,加强城乡社区议事协商规范化,推动村居减负增能效。1个社工站选入省标杆社工站创建试点,创新探索开展乡村振兴社工服务赋能行动,逐步提升对口帮扶区社会工作服务和志愿服务水平。

  (五)构建高水平的公益慈善体系

  深化“慈善之区 幸福番禺”建设,275个城乡社区慈善基金在民生微实事领域助力环境品质提升、老少困弱帮扶、社区治理等重点难点,以摸得着、看得见的方式在基层“土生土长”“发光发热”,支持开展项目600多个。第二届“慈善社区我先行”社区基金募捐品牌项目上线云端再发力,第三届“同一蓝天 共同幸福”——百名老区孩子看番禺品牌活动再启航,合力打造有历史内涵、社区慈善理念、文商旅共融的区级慈善空间示范点及村居220个空间载体,带动更多社会力量持续参与番禺与革命老区、对口帮扶地区、本土为民利民实事好事,“善作善为”努力实现走前列。慈善事业蓬勃发展努力争取走前列,荣获全市区域慈善指数排行榜第一名。6个社区(村)上榜全市“最美慈善社区(村)”。社区慈善工作亮点纷呈获省市部门肯定,并为全国社会团体标准制定提供“番禺样本”。

  二、高质量大力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持续搭建社会组织公益慈善创投、等级评估、品牌社会组织建设“三大”平台,升级打造“番禺社会组织大讲堂”,建成社会组织培育基地24个,创新培育社区企业联合会,带动社会组织增值赋能。严格执法监管,净化社会组织发展生态,今年以来,持续整治“僵尸型”社会组织,编列社会组织活动异常目录、严重违法失信名单3批次。以党建为引领,提升社会组织“红联共建”效应,推动党建链与治理链、服务链深度融合,以实际行动推动辖区社会组织工作出新彩,3个社会团体获得省市级表扬荣誉。

  三、高质量做好专项社会事务

  扎实做好地名文化管护,逐步推开“乡村著名行动”,促进提升乡村地名建设水平。用心做好婚姻登记服务,全力推进婚俗改革,打造辖区首个户外结婚颁证点,持续开展“爱·家·圆”婚辅品牌项目,劝和率达60%。做优流浪乞讨人员帮扶救助,举办“社会力量参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主题交流会,完善政社寻亲资源合力网络,推动寻亲工作更高效。扎实做好殡葬基本服务供给和有序运转,实现清明、重阳祭扫平安有序。1个殡葬服务场所选入全省节地生态型公益性公墓示范项目。

  四、高质量维护民政安全稳定

  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抓实养老服务、儿童福利、救助管理服务机构等重点机构防控措施,用心保障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和健康安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风险防控,持续深入开展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养老诈骗等专项整治,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风险隐患摸排整改,牢守民政领域安全生产底线,确保民政领域安全稳定。

  五、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取得新突破

  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发挥行业性组织和力量优势,联合摸清情况、找准问题、提实对策,在慈善事业、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社会救助领域有关研究课题在全国、全市民政系统政策理论研究获奖。

  六、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

  在困难群众救助帮扶方面,深入推进“一心两牵手”结对帮扶,持续推进社会救助创新创优,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扎实兜牢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网。建设一个具有本土特色社会救助示范站点,以点带面,综合集成救助资源,增强基层救助服务供给。

  在养老服务和困境儿童关爱保障方面,增加社区养老服务优质供给,深入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完善养老服务网络,促进养老服务提质增效。通过健全工作机制、实施专项保障、加强队伍建设、升级服务阵地等措施,让困境儿童关爱保障更全面。

  在深化提升慈善之区建设方面,打造慈善文化宣传阵地,持续深化慈善空间建设,提升社区慈善基金效能,充分发挥慈善第三次分配作用,拓宽集善模式,持续擦亮“幸福番禺”全民共善名片。

  在创新助力基层治理方面,纵深推进番禺“五社联动”“群众动员”建设,建强民政领域“社区管家”队伍,优化提升社工站平台效能,深化帮扶赋能乡村振兴及区域协调发展,助力“百千万工程”在民政领域落地落实更见效。

  在专项社会事务方面,提升地名管理服务水平,助力绿美乡村建设。全面深入推进婚俗改革,做优流浪救助管理、殡葬服务等专项社会事务各项工作,绘就更暖心民政服务实景图,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放弃
继续访问继续访问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