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推进城市管理“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局坚定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以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劲头,坚持“社区管家”角色定位,夯实“三分建七分管”理念,围绕“四精七理”标准要求,下绣花功夫加大城市管理力度,从“中心城区、重点区域、主次干道”向“城乡接合部、城中村、内街里巷”延伸,用“三个下功夫”锚定目标,更好推动番禺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主业,在绿化、美化、亮化、净化上下功夫
(一)提高环卫作业标准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一是推进标准化管理,落实“划线上墙立规矩”,完成安装悬挂“环境卫生公示牌”,向市民群众公示行政区域地图、保洁管理标准、保洁单位、监督单位。二是持续推进环卫精细化保洁作业,指导督促镇街和区环卫公司落实不同等级道路的作业流程、作业频次、作业要求,采用“人机结合”模式,开展清扫、冲洗、巡回保洁等环卫作业。打造广州南站片区、区政府市桥区域、大学城区域、盛泰路(清河东路-平康路)、桥南街南城路(南华路-福景路段)、钟村街钟灵路(钟村西牌坊-工商银行段)和石壁街石兴大道南(汉溪大道西-石洲西路)为全市环境卫生精品区,提升精细化保洁水平。三是深化城中村环境卫生整治提升,建立健全“1+16+N”三级架构,将外聘保洁企业纳入全区保洁体系管理,推动形成全区保洁一盘棋格局。加强末尾城中村进行现场指导,对保洁较差的城中村保洁公司进行提醒,倒逼保洁公司履职尽责。四是加强汛期雨前雨后市政道路雨水口垃圾清理工作,成立区环卫专业应急队伍,及时处置突发事件,汛期期间共清理雨水口垃圾杂物8.2万处1265吨。
(二)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培育群众文明习惯养成。
一是持续优化投放环境。开展投放点提升改造行动和“星级小区”评选,新改建两网融合和厢房式投放点,打造市级星级投放点、建成农村投放点,完成打造市垃圾分类样板村;定期组织线下授课、线上培训、现场观摩等活动,制定《投放点保洁管养十步法》,提高站桶督导服务水平。二是全面排查短板。对全区居民小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回头看,排查整改设施配置、桶点保洁、排水管理、环境卫生等问题,开展各住宅小区投放点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清洗、“除四害”行动,整改问题1455条,清洗投放点1904个,投放鼠谷等药物1536.56公斤。三是提升全链管理实效。开展居住小区“ABC分级分档”管理,实施C档小区清零行动,着重解决培养群众形成垃圾分类习惯的问题;建立“重点帮扶”机制,采取领导挂点、联合约谈、暗检复检等多种措施,提高小区垃圾分类责任人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开展重点行业源头减量专项行动,组建镇街绿化垃圾、大件家具收运网,全年其他垃圾同比减量3.61万吨,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 88.56%。四是强化监督执法力度。完善区、镇街、村居、小区四级巡查体系;建立云站桶、云检查、云督导机制,完善在线“巡查、交办、整改、复检”闭环管理,实现垃圾分类前中后端全流程视频监控覆盖;加强垃圾分类行政执法,通过告知、整改、执法,执法温度和执法原则并举,下发“告知书”、“整改书”。五是广泛宣传浓厚氛围。以洛浦街锦绣半岛社区为主会场,各社区在“广州市垃圾分类宣传进社区全民行动日”开展主题宣传活动,洛浦街锦绣半岛小区垃圾分类典型案例获全国生活垃圾分类专题片宣传推广;一名社区物业从业人员获评2023年全国“生活垃圾分类达人”。
(三)提高环卫设施建管品质和安全运营。推进落实“厕所革命”,完成提升改造21座公厕,全面完成市下达任务。每月开展一次大清洁维护,修复环卫设施设备,通过垃圾收集容器清洁、更换行动,环卫工人对垃圾收集容器表面随手擦,对破损和老旧的收集容器及时更换6800个。
(四)扎实推进“有路无灯”整治工作。根据2023年我区今年十件民生实事工作要求,对15条存在“有路无灯”道路进行整治,组织现场专题会议,每周现场督办,完成18600多米长道路的路灯安装工作,提升道路照明质量。同时,持续做好路灯亮化提升工作,验收接收新建路灯,全力保障广交会、国际美食节、“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及第五届世界媒体峰会期间广州南站地区路灯维护工作。
(五)抢抓植树季节,有序推进园林绿化工作。我局牵头举办区直机关全民义务植树、番禺—上杭共建植树、区“人大代表林”义务植树等活动,组织开展番禺区首次“互联网+义务植树”履责活动,135人次参加活动并取得全民义务植树网颁发的尽责电子证书。指导全区开展全民义务植树、绿地认种、抚育管护等系列绿美行动,完成新种树木约2.7株。完成广汽产业园周边、南大干线BT1标H匝道、南站核心区及周边、华工国际校区二期等绿化升级改造,提升绿化面积6.7万平方米。推动绿道建设提升,新建绿道6公里,提升绿道品质24公里。
(六)抓好制度保障,推动园林绿化工作取得更大实效。委托专业单位对全区古树名木全覆盖巡查,对一级古树及长势衰弱古树名木重点巡查,科学依规修剪古树和抢救复壮;实施新造镇思贤涌古树环境治理,有序开展古树保护修复;落实古树养护责任,区、镇(街)、村(社)签订古树管护责任书,建立镇街巡查打卡机制,管护责任人每周至少巡查打卡一次,做到责任明确,棵棵有人管;摸查古树后续资源并完成挂牌。严格落实“三级巡查”绿化养护管理制度,加强绿化险情防御处置,建立24小时“1+4+16”应急队伍架构,应急处理断枝倒伏树木。
(七)积极推进绿美广州各项工作任务。会同区规资分局编制绿美番禺实施方案和五年行动计划,统筹推进各项园林绿化建设任务。新增南大干线道路绿化、国际创新城C地块公园等城市绿地1003.4亩,建成番禺区中医院屋顶绿化、沙溪大桥立体绿墙等立体绿化约5600平方米。结合“百千万工程”,在东环街东沙村、沙头街汀根村、沙头村等地进行闲置边角地绿化,因地制宜完成建设5个口袋公园。
二、提质管理,在精细化、规范化、智慧化上下功夫
(一)建设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健全三级督导制度,更新完善环境卫生网格,网上公示接收监督;全区划分重点区域,难点区域,专人包片保洁清扫,重点区域每天至少2次保洁清扫,难点区域驻点保洁。开展三级培训,对镇街分管领导、科室负责人,镇街主次干道、行政村外包保洁公司法定代表人及自主保洁单位负责人授课培训和现场观摩学习。实行“周督办、月通报、季度讲评”工作制度,形成“通报-整改-复查”闭环管理。开展每周大扫除行动,清理各类垃圾和杂物8400吨。
(二)整治违法建设,拆出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化统筹,稳步完成年度治违任务。明确各镇街任务,形成全区统筹、镇街主责、部门协同、合力攻坚的治违局面。严控新增违法建设,完善违法建设治理制度机制,拓宽发现渠道,严控新增违法建设。
(三)完善城市照明智能化管控,加强路灯安全管理。依照已建成的全区路灯智能化管控系统,在全区路灯控制箱中升级安装了新型智能终端及漏电监测装置,新增水位监测终端,实现远程遥控等功能,第一时间发现漏电问题及时切断电源;通过安装在水浸黑点的水位监测终端,及时检测发现水浸情况,杜绝漏电伤人事故的发生。
(四)推进社区容貌品质全域提升行动。我局牵头组织4个容貌品质培育提升社区、18个巩固提升社区、76个常态提升社区开展全域容貌品质提升行动。通过统一部署、培训交流、宣传发动、跟踪督导等方式,全域提升行动形成广泛共识,社区环境卫生管理不规范、“六乱”等市容环境难点、痛点问题得到持续治理。
(五)推进落实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我局大力推进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工作落实,督促临街商铺严格落实“三净”“三好”“三不”标准,精心指导石碁镇、石楼镇参与广州市“门前三包”样本镇街打造活动。加大“门前三包”督导力度,压紧压实属地责任。督促各镇街开展新版责任区告知书签订工作,新版告知书签订率达95%。各镇街积极发动商铺参与第二届“羊城最美商铺”评选活动,经区级筛选、市级初审、网络投票和终极评审等环节,我区市桥街、东环街、沙头街和钟村街5家商铺荣获“羊城最美商铺”称号。
三、助力发展,在服务企业、行业管理、依法行政上下功夫
(一)加强审批管理积极服务企业。一是优化完善秒批秒办审批模式。企业可全年365天每天天24小时线上申请,即时获取审批结果,许可结果电子化送达至申请人。二是探索创新审批事后监管模式。结合秒批秒办审批实施,事后监管由现场检查改为线上检查,在设置期间由申请人拍摄现场图片,审批人员线上检查。三是持续做好工程建设审批改革。积极宣传、引导申请人使用联审平台进行申请,指定专人负责联审平台、多规合一系统、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审批平台、联审决策系统的日常管理工作。
(二)满足企业和群众需求,完成花市筹办工作。我区结合实际,实行1+1+6+N模式,筹办2023年迎春花市活动。与2022年相比,客流量增长约23%、销售额增长约12%。
(三)加强城镇燃气安全发展。一是力推管道燃气用户发展。组织开展管道燃气发展空间摸查调研,研究制定《番禺区2023年度管道燃气发展工作任务的实施方案》,加快推进管道燃气普及使用。二是开展燃气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联合公安、住建、消防等部门成立专项整治工作专班,构建政企安全服务联动机制,“大起底”、全链条开展燃气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三是强化燃气安全风险防范。通过邀请燃气行业专家授课、餐饮企业燃气安全系列培训,告知群众安全用气注意事项。采取悬挂横幅、设立咨询摊位、播放宣传片、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大力开展燃气安全宣传活动。针对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组织区级燃气突发事件应急抢险救援综合演练,提升有关单位协同作战能力。
(四)加强户外广告和招牌日常维护管理工作。我区开展了2023年户外广告和招牌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第三方公司对全区户外广告和招牌进行全覆盖巡查与专项核查,对发现的隐患进行风险等级评定,建立隐患清单及跟踪台账;选取部分广告和招牌开展安全评估工作,协助开展相关业务培训以及应急管理工作。
(五)积极开展番禺区镇街全域服务治理试点工作。区试点办紧密联系镇街和试点企业,组织碰头会议,现场调研,推动全域服务治理试点工作。合力构建“政府+企业+市民”的共建共治共享治理体系,做出为民服务的成效亮点。
四、2024年工作计划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各项工作,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系统谋划推进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工作。
(二)解决垃圾分类短板问题。紧盯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优化投放点厢房式改造和管养品质提升,完成星级投放点和市级样板村创建工作,以样板村为重点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达标争先活动。开展重点行业生活垃圾源头减量行动,向农村延申,切实提升农村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水平。
(三)提升违法建设治理“三化”水平。坚持“拆、治、兴”并举,强化无人机全域航拍、镇街交叉检查等严控新增违法建设立体化控违治违工作。坚决遏制新增,有序消化存量,确保闭环管理,不断提升我区违法建设治理系统化、法治化、精细化水平。
(四)推进城镇燃气事业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城镇燃气专项整治,全面实施隐患整治复查“回头看”。强化燃气安全巡查整治工作机制,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常态化巡查。督促企业加大燃气设施更新改造和燃气管道安全运维力度,推动燃气经营站点标准化提升,保障燃气输配安全稳定。扎实推进管道燃气用户发展,加快推进符合条件的餐饮场所、旧楼等目标群体安装使用管道燃气。
(五)深入推进城乡环境治理工作。统筹抓好市容景观、环卫保洁、市政设施、城镇燃气、建废处置、园林绿化等领域城市管理工作,加大规范监管、督导协调、专项治理力度,促进全区城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推进社区容貌品质全域提升和“门前三包”全民行动,改善人居环境,推动民生项目落地,推动全域服务试点工作走深走实。
(六)推进绿美番禺生态建设相关任务。实地调研全区古树保护工作情况,打造绿美古树乡村和古树公园;科学谋划2024年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稳步推进2024年县镇村绿化工作;加强绿化养护日常管理,促进公共绿化养护的规范化精细化品质化水平提升。
(七)继续加强对镇街综合行政执法的业务指导。建立完善执法指导、检查、监督机制,制定、健全执法监督制度和流程,探索建立好城市管理执法业务全链条闭环式工作机制的最后一环。强化教育培训工作,结合“送课下基层”活动,深入调研,重点收集镇街亟待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确保镇街综合执法水平保持在较高水准和较稳定状态。
(八)继续推进“有路无灯”整治工作。继续开展路灯增设工作,解决困扰群众的道路照度较低或“有路无灯”的问题。督促交通运输局、基建办、镇街等部门在道路建设改造时按标准建设道路照明设施,避免再次出现“有路无灯”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