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局党组、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区农业农村系统干部职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省、市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全力以赴统筹农业生产,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全力推动农业农村领域高质量发展。2023年,我区农业总产值为67.86亿元,同比增长0.2%。
一、2023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全力推进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推进番禺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项目,智慧渔港系统工程已完成初步验收,砺江涌避风锚地工程和上涌休闲渔业码头工程全力推进,上下涌避风锚地工程已开展房屋棚房拆除工作。渔港经济区建设及配套项目被批准纳入广州市2023年第二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准备项目清单,获批资金13.46亿元,其中2023年安排资金3.6亿元。高位推动新乡村示范带建设,沙湾街古韵叠境新乡村示范带基本建成,石楼镇海岛风情新乡村示范带完成规划设计方案编制。番禺区都市现代农业渔业产业链实际投入资金达7.3亿元,9个重点建设项目已完成建设8个,1个项目正在建设中。开展2024年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建设项目前期工作,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已通过市级评审。持续抓好5个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选树培育。完成番禺区国家数字渔业项目建设,推动传统渔业向现代数字化、智慧型渔业转变。完成省级名优现代渔业产业园31个项目建设并投入生产,实现渔业产业增值增效。
(二)统筹农业生产及农产品稳产保供。全力以赴抓好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稳产保供各项工作,组织开展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落户奖励申报工作,拨付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落户奖励金约45万元。推动大石屠宰场3号猪仓大楼项目建设,大楼主体已封顶完工,全年生猪屠宰总量突破300万头,日均屠宰量超过8000头,位居全省前列。做大做强农业经营主体,全年新增9家区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和2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目前全区共有农业龙头企业60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20家、市级21家、区级18家。2023年全区政策性农业保险实现保费1.13亿元,同比增长17.3%,落地我区特色创新险组培苗种植保险。切实加强耕地保护,配合整治草皮种植地块约2345亩。全区完成粮食播种面积5060亩,油料种植面积143亩,超额完成市农业农村局下达全年任务。
(三)牵头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印发《番禺区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指挥部乡村振兴和帮扶协作工作专班方案》,扎实部署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有关任务。制定《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年度乡村振兴重点任务47项。压实省、市2022年度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任务,细化工作台账整理、督导检查,顺利完成考核任务。印发《广州市番禺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番禺区2023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统一行动日工作方案》《2023年番禺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要点清单》,部署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质增效,深入各镇街、村开展常态化督导检查,累计出动人数517人次。新增8条村创建省定美丽宜居村,累计169条村达到省美丽宜居村标准。制定《广州市番禺区乡村建设项目库建设实施细则(试行)》。深化“百企兴百村”行动,“广州钻汇·国际创展汇”项目被评为省“千企帮千镇 万企兴万村”典型案例。完善乡村治理方式,启动番禺区数字乡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累计有3个镇56条村获评省“百镇千村”示范镇村,数量位居全市前列。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培训经营管理型、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农民101人。成功举办首届珠水家畔渔港文化嘉年华系列活动,番禺区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现代化海洋牧场、名优农产品展示活动。
(四)扎实推动农村改革创新。牵头起草并推动印发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高质量发展干部队伍管理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务村务财务高质量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农村“两委”干部报酬待遇指导意见》等3份重要文件,持续健全完善管队伍、管事务、管薪酬“三位一体”制度体系,不断夯实农村基层治理制度基础。全区16个镇街中15个镇街已出台细化实施方案,177个村集体已按照新政兑现改革后的报酬待遇标准,176个村集体按新政补发基本工资差额。建立区加强农村党务村务财务高质量管理联席会议制度以及两级督导联合督导检查机制,联合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开展2023年度农村党务村务财务管理联合督导检查,及时查摆农村基层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隐患,巩固农村“三务”管理工作成果。修订《番禺区农村集体资产交易管理办法》《广州市番禺区农村集体大额资产交易工作手册》(2023年版),已在4个镇街试点开展区级交易项目预审工作。牵头修订《番禺区村集体留用地开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方案》,送审稿已呈区政府审议。牵头农村建设用地开发利用试点方案,积极探索农村建设用地差异化开发利用路径,开展试点方案修订和调研工作。联合印发《番禺区关于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经营性合同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的工作方案》,积极稳妥开展问题合同清理整治,已整改问题合同507份,为村集体增收11.03亿元。组织全区近千名农村基层干部开展高质量发展培训,对农村工作涉及的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进行一次集中学习,提高农村干部治理基层的效能。
(五)持续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印发实施《2023年广州市番禺区产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方案》《2023年番禺区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豇豆农药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治理行动工作实施方案》等系列工作方案,以产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为重点,突出源头治理和小散种植养殖户监管,开展农资和农产品专项治理行动,保持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高压严管态势,全年全区共出动农业行政执法、监管、协管人员2875人次,执法人员918人次,检查食用农产品、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单位939家次,处理食用农产品、农业投入品举报109宗,立案查处农产品、农业投入品违法案件30宗。全年完成产地种植业产品农残、水产品兽残速测29219批次,平均合格率99.95%,定性定量检测5259批次,合格率为99.18%,较2022年持平,未发生重大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总体良好。开展农技“轻骑兵”服务,共出动“轻骑兵”67人次,农技人员195多人次,上门服务德记农场、佳硕农场、坚记菜场等企业。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牵头修订《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政府关于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的通告》并通过专家论证。联合出台《番禺区河湖周边过度群养家禽污染整治工作方案》,成立工作专班,统筹推进鱼塘养殖尾水治理和河湖周边过度群养家禽污染整治。我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2.8%。开展约4000亩及以上集中连片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项目建设,减少渔业养殖水对环境水体的影响,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开展养殖池塘尾水检测,检查44次,检查养殖户123户,严格监管尾水排放。
(六)着力强化行业安全生产底线。统筹落实农业行业安全监管和防灾减灾工作,在重大节日、重要时点、台风和强降雨期间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值班值守,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共带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203人次。筑牢渔船渔港安全监管防线,开展日常安全检查及休禁渔期、重大安全隐患排查、跨海区渔船、“奋战六十天,全年保平安”等专项行动共220次,检查渔船1133艘次。首次开办65岁以上不足70岁海洋渔业船员证书换发培训班,24人次成功续期换证。继续实施最严伏季休渔执法,严厉打击涉渔“三无”船舶,查处渔业违法案件47宗,清理取缔涉渔“三无”船18艘,收缴罚款9.28万元。联合南沙区农业农村局举办2023年广州市涉渔“三无”船舶集中销毁暨“商渔共治”应急演练活动、高质量承办“2023年广州市渔船防御台风应急演练”活动、组织承办“2023年广州市查扣三无船舶联合销毁”活动,进一步健全完善应急减灾工作机制。区海综大队派员参加全国渔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演练活动,其所在的广东队获全国海洋组第二名的好成绩。加强查处违法用海行为,开展海监联合专项行动20次,结案4宗,与区检察院签署《海洋公益诉讼与行政执法协作配合工作办法》,挂牌成立全市首个海洋公益诉讼观察站,2023年实现渔船“零伤亡事故”。落实农机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和发放农机安全生产告知书120份,完成8条“平安农机示范村”的创建。推进农机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设立二级网格16个,三级网格 177 个。统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印发实施《2023年番禺区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开展春秋季集中免疫。举办2023年度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技术培训班4期,累计培训防疫人员175人次,举办2023年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演练,编制番禺区主要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调计划(2023-2025年),严防辖内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强制免疫病种的免疫率达100%,免疫犬只24841只,谢村家禽批发市场累计监督检查家禽1367.93万羽。切实做好红火蚁等有害生物防控工作,2023年番禺区红火蚁防控绩效评价获全市第二名,在全区投入防控资金150.76万元,出动灭蚁人员约1200人次。
(七)全力推动协作帮扶工作开创新局面。组织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前往毕节威宁、赫章、金沙县、梅州五华、蕉岭县,肇庆封开县开展调研对接任务,全年组织、陪同区领导出访各被帮扶地区共16次,组织、陪同区职能部门赴被帮扶地区开展业务工作共10次,接待被帮扶县副县级以上领导来访、调研、招商等活动共16次,召开两地党政联席会议、座谈会15次。与五华县、蕉岭县、封开县相关部门联合制定印发了番禺区对口帮扶协作、产业协作工作总体方案(2023-2025年),与三县建立党政联席会议及工作协调机制,签订协作协议书。出台了番禺区对口帮扶(产业)协作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确保资金规范使用。拓展消费帮扶,联合区总工会、区供销联社、各消费帮扶馆举办对口帮扶地区农特产品推介会等系列活动,组织各被帮扶县企业参加第31届广州博览会、番禺区2023年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
(八)积极稳妥推进农科所改革工作。根据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稳妥有序推进农科所改革攻坚,圆满完成了区农科所机构改革和编内人员类别调整,对编外人员妥善进行分流安置;组织签署《领取改革扶助费确认书》《停发“口粮田收益”作一次性补偿协议书》,签约率已超七成;社会事务已移交属地镇管理,保障过渡期的民生服务。
(九)优化提升行政服务效能。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工作,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落实审批服务标准化,完善办事指南,“减材料比率”提升20%。推进新型智慧政务体系建设,56个行政许可事项进驻“政务晓屋”。行政许可事项时限压减率达94.95%,即办率达96%,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推进政策兑现事项全量进驻一体化平台,将“广州市财政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广州市有机肥购置补贴事项”等9个政策兑现事项纳入区政务服务中心或镇街便民服务中心窗口办理。开展法制审核工作,审核行政处罚案件30宗,召开案审会6次,核审重大行政处罚案件25宗;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线索5宗、向检察院备案5宗;对局及下属单位经济合同进行审核,共审核经济合同135份。联合印发《关于开展2023年度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认定工作的通知》,2023年度认定示范户68户,累计认定示范户360户,覆盖172条行政村,示范户覆盖辖区内97%以上行政村,完成2023年示范户覆盖辖区内80%行政村的目标。贯彻落实《广州市野生动物放生管理规定》,2023年11月起实施水生野生动物放生咨询,收到相关申请2宗。
(十)持续深化“三亮”高质量发展工作机制。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梳理挖掘局各科室、直属单位重点项目、重要任务,向公众亮牌,接受群众监督,共亮诺亮绩62条,强化督办督导,推动农业农村各项工作早启动早落实早见效。狠抓党建工作,完成局机关党委和机关纪委换届选举,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工作,累计开展领导班子成员到基层党组织讲专题党课共7次,召开处级领导班子“读书班”开展集中学习7.5天,下属党支部组织召开“三会一课”共124次,全面覆盖党员1161人次。不断优化人员队伍配置,共开展职务提拔及职级晋升11批次。
二、2024年重点工作计划
2024年,我局将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省、市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聚焦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抓好以乡村全面振兴为重心的各项“三农”工作,高水平推进番禺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聚焦乡村振兴及“百千万工程”工作。紧盯“百千万工程”和乡村振兴考核标准,扎实推进典型村培育工作。实施乡村建设六项行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行动。持续推进沙湾街、石楼镇新乡村示范带建设工作,提升乡村风貌。
二是实施农业农村重大项目。编制实施《番禺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战略及产业规划》,打造集智慧、平安、绿色、产业、人文于一体的产城融合的新型渔港。要发挥好海大集团、麦康森院士团队等专业领头羊力量,加快构建“1+3”都市农业产业链,争创渔业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完善督导机制,加快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以最好状态、最佳效果迎接国家验收考核。加强高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和管护工作,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夯实粮食安全基础。
三是强化农产品稳产保供。用好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手段,狠抓本地农产品稳产保供,落实“菜篮子”市长考核工作,全力保障肉品、农产品有效供给。稳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建设、农业生产工程,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健全联农带农富农机制。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排查,推进渔业绿色循环发展建设项目,开展“美丽渔场”创建工作。
四是持续推进农村改革创新。稳步推进农村三资,留用地开发等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大胆改革、积极探索合法合规合情合理灵活多样的解决方案,着力破解尘封多年的工作难题。巩固提升对口帮扶协作工作,围绕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消费帮扶等重点领域,继续落实帮扶举措。
五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强系统各级队伍建设,推动机关与基层双向交流锻炼,充分调动干部队伍积极性,培养更多优秀的农业农村干部。要抓好单位和干部个人巡察和审计问题整改,以整改成效推进农业系统工作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