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区财政(国资)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国内周期性和结构性矛盾叠加的复杂形势下,坚决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持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有效保障民生和重点支出,深化国资国资改革,激发国企发展活力,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为番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一、党的政治建设方面
2023年,区财政(国资)系统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到财政国资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深化党的政治建设,强化党的政治引领,服务党的工作大局。
(一)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牵头督导局机关和8家区属国有企业强化理论学习,举办主题教育读书班65.5天,领导班子成员撰写心得190余篇,讲专题党课51次,系统59个基层党组织通过“三会一课”等方式开展学习1055次,有效覆盖8880人次。围绕选定的44个调研课题开展调研124余次,完成调研成果转化运用84项。推动高质量发展项目9个,为民办实事29项。深入查摆检视问题75个,提出具体整改措施240条,所有问题均已完成整改销号,同时推进建章立制30项,切实把主题教育成效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坚定不移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严格执行区委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十二项制度机制,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作为政治要件,建立本级本部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展情况台账,常态化跟进落实,形成闭环落实机制。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通过局党组会及时传达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党中央相关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43次,切实把“两个维护”融入到实际行动中。从严从实抓好巡视巡察审计整改等各项工作。启动区财政局大规模迁移砍伐城市树木问题整改工作任务办结工作,40项工作任务已办结,6项工作任务长期推进中。开展各级巡视巡察审计整改“回头看”迎检工作,梳理2018年以来涉及我局所有省委巡视、市委巡视、专项整改、审计整改任务台账清单,逐项检视整改任务完成情况,查漏补缺、举一反三、建立长效机制。
(三)坚持不懈推进思想理论武装。持续加强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教育工作。开展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16次。用好区委党校实践教学资源及我局直属机关党委党校教育资源,突出“头雁”作用,全年局党组成员及各企业党组织书记共讲授主题党课8场次,邀请党校老师宣讲5场,开展集中培训课程共14次约5000人次参与。积极发动系统各级党组织制作选送“学习二十大精神 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章”党员电视教育片及精品党课共10部,其中获奖4部。
积极作为守好意识形态安全“南大门”。全面压实系统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全年召开系统意识形态工作专题会议5次。把网络意识形态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与意识形态工作一并纳入局党组年度计划工作要点,同部署同调研同开展同考核,旗帜鲜明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确保系统意识形态领域平稳可控。
(四)全面落实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围绕全年工作重点,推动国企落实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年度各项任务落实到位,推动国企党建有效覆盖提质。深化“五强五化”国企党组织创建,持续开展“一企一品”特色党建品牌创建20个(其中新创建10个);建立党组织换届选举提醒机制,12个企业党组织完成换届,6个企业党组织完成补选调整,1个企业党组织完成增选委员;高标准高质量做好发展党员“双选双育”行动,切实提高系统广大党务工作者实务能力,全年系统共发展党员19名,培训73名入党积极分子及发展对象,选派10名党务工作骨干参加区“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实训班”;积极引导党员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全年通过“穗好办”APP认领服务与社区活动共2299人次,各级党组织发布“微心愿”121个,党员参与约1200人次,“微项目”38个,党员参与约2270人次,26个党支部与对应基层社区(村)开展结对共建活动,扎实推进结对共建“双百工程”。
(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严格监督执纪问责,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局党组及系统各基层党委(党总支)共开展约谈提醒152人次,接收信访件22件。完善沟通平台,做好“三重一大”决策电子监督系统的运维,全年监督区属国有企业三重一大事项1129项,有效实现动态过程常态化监督。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加强廉洁文化建设。结合全区教育整顿工作,依托主题党日活动、支部研学及纪委会议集中交流研讨等方式,开展形式丰富的正面典型学习和纪律警示教育。
二、财政工作方面
全年财政运行情况:一般公共预算方面:2023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84,020万元,同比增收141,395万元,同口径增长13.56%。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10,381万元,同比增支234,800万元,增长14.01%。政府性基金预算方面: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901,695万元,同比增收194,376万元,增长27.48%。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120,861万元,同比增支278,990万元,增长33.14%。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方面: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4,323万元,同比减收8,157万元,下降36.29%。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13万元,同比减支6,097万元,下降96.63%。财政专户管理资金收支情况:区本级财政专户管理资金收入9,035万元,同比减收5,492万元,下降37.81%。区本级财政专户管理资金支出11,727万元,同比减支3,450万元,下降22.73%
(一)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科学精准的预算编制、严格有效的预算绩效管理保障财政健康平稳运行
一是科学精准编制预算,强化执行监管力度。坚持以政领财、稳中求进、规范统筹、量入为出、绩效导向、均衡持续的原则,规范编制我区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报告,以及2023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第一次、第二次预算调整方案报告,做好预算批复、指标下达与财政情况公开等相关工作。
二是加强中长期规划管理,确保财政可持续运行。加力提效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全力以赴组织财政收入,管理各项财政支出,实现年度财政收支平衡。增强收入谋划合力和财源储备能力,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科学编制《番禺区2023-2025年区级中期财政规划》,加强跨年度预算平衡,推动财政可持续发展。
三是持续完善绩效评价,提高财政用资效率。着力做好事前绩效评估,对一定申报金额之上的新增项目增加绩效目标审核要求,抽取部分项目开展预算绩效评审,在前端实现预算支出结构优化、项目投入成本量化。持续进行财政支出绩效运行监控,将56个2023年重点关注项目的绩效运行情况纳入本年度重点监控范围;对区四个部门(含下属单位)开展部门整体绩效运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偏差,筑牢绩效管理全链条。增强绩效目标管理,根据“全面自评、部分复核、重点评价”原则,组织区属部门、镇街开展2022年度部门整体及所有支出项目绩效自评,并选取68个项目、4个部门、2个政策开展重点评价,涉及2022年度区财政资金14.96亿元。
四是优化财政管理体制,提高财政治理效能。以推进区镇经济一体化改革为抓手,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区关于“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决策部署,拟定《广州市番禺区财政局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若干财政支持政策》《番禺区调整优化区和镇(街)财政分配体制的方案》等文件,通过区财政给予奖励政策等方式,进一步激励镇(街)提速属地经济发展,提高自主发展积极性,有效增强区与镇(街)发展经济合力,为我区加快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步伐提供财政保障。
(二)持续加强财政统筹保障能力,用好政策工具、管好国有资产、规范投资评审,重点聚焦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
一是积极申报专项债券,规范使用债券资金。成功收到上级转贷下达债券资金51.29亿元,全年实现100%支出,大力保障了我区教育、公共医院、轨道交通、区域水环境治理、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工作。并通过召开督促加快债券资金支出工作会议、定期通报债券资金使用情况等多种方式,实时跟踪债券资金支出进度,多部门合力持续督促相关单位加快项目进度,杜绝以拨代支和资金闲置等问题,确保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切实拉动我区有效投资。
二是严格管理直达资金,确保资金精准落地。建立完善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确保资金安全精准落地。全年收到财政直达资金指标169,970.61万元(其中中央下达96,593.28万元,地方下达73,377.33万元),指标100%分配下达。利用直达资金监控平台,实现资金全过程、全链条监控,保障直达资金使用效益。全年直达资金支出169,601.96万元(其中中央指标支出96,468.09万元,地方指标支出73,133.87万元),支出进度99.78%,较2022年提高3.75个百分点。
三是强化资产监管职能,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印发《广州市番禺区清理盘活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全区各单位采取优化在用、调剂共享、加强出租及处置等措施盘活低效运转、闲置的房屋、土地、车辆等资产,提升资产保障能力,提高资产使用效益。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区已盘活闲置房屋共60处,建筑面积16,916.65㎡;全区已盘活闲置土地1处,土地面积422.9 ㎡。落实“放管服”财政改革,重新修订《番禺区区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明晰各部门职责,有效厘清、压实各方管理责任,放宽相关部门审批权限,缩短审批链条。组织全区行政事业单位编制2022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报告,形成综合报告后提交区人大常委会审议。
四是规范投资评审机制,提升投资评审质效。规范投资评审行为,强化投资评审监管,制订并印发《广州市番禺区财政投资评审监督管理办法》,对财政投资评审的范围、内容、程序等作出科学合理的规定。切实履行投资评审职责,着力提高政府投资效益。全年完成评审项目995项,送审金额161.16亿元,审定金额147.52亿元,核减不合理资金13.64亿元,平均核减率8.46%。完善投资评审机制,规范提升评审效能,加强中介机构监督管理,提出“防得住、把得严”的廉政要求。全年完成中介机构复核项目78项,送审金额17.68亿元,复核调整金额3123.37万元,调整率1.88%。
(三)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夯实财政管理基础,提升财政监管服务效能,有效统筹发展和安全
一是严控地方债务风险,规范使用债券资金。高度重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管理工作,不折不扣执行中央、省、市有关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的规定,持续做好地方政府新增债券申报与规范支出等各项工作,有效牢守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财政金融风险的底线。组织全区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与国有企业开展政府债务管理专项督导核查与地方财经纪律重点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梳理自查是否存在隐性债务风险隐患。目前,在公益性项目建设、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均未发现新增隐性债务。
二是切实严肃财经纪律,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按照上级部门关于开展地方财经纪律问题专项整治行动的工作安排,结合实际工作情况,重点聚焦9个方面的问题,在全区开展地方财经纪律重点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在全面自查自纠的基础上,以全区部门不低于30%的比例,抽取24 个部门进行复查。按照“即查即改、立行立改”的要求,对自查、复查及重点抽查中发现的问题,明确整改时限,细化整改措施,列出问题清单,逐一对账销号,以整改为契机,守住财经纪律“高压线”。
三是加强政府采购监督管理,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印发《广州市番禺区财政局关于做好2023年政府采购面向中小企业预留采购份额相关工作的通知》,做好2023 年政府采购面向中小企业预留采购份额管理和执行工作,优化中小企业营商环境。印发《广州市番禺区财政局关于促进落实政府采购脱贫地区农副产品工作的通知》,落实政府采购脱贫地区农副产品,以需求牵引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全年区智慧云平台有效备案各类政府采购计划7658个,预算金额409507.42万元。依法依规开展投诉处理、监督检查工作。收到政府采购投诉16宗,出具投诉处理决定书10份、管辖权告知书1份、终止处理决定书2份、整改通知书5份、行政处罚决定书1份。
三、国资工作方面
国企经济运行情况:2023年八家区属一级(直管)企业克服多重压力,多措并举抢抓经济复苏发展机遇。全年预计营业收入59亿元,同比增长28.15%;预计利润总额12.17亿元,同比增长664.81%;预计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8.65亿元,同比增长3114.38%;缴纳税金5.94亿元,同比增长8.24%。
(一)持续调整优化国资监管体系,推动国资国企更好发挥战略功能
一是持续优化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的各项制度为纲领,保障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功能作用的有效发挥。印发《监管企业实施担保行为的指导意见》《番禺区国有企业对外捐赠管理工作指引》,进一步规范监管企业担保、对外捐赠等行为,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制订《区属国有企业物业租赁管理工作指导意见》,完善区属国企物业租赁管理和责任体系,促进企业7000余项物业租赁更专业规范、适应市场;制订《区属国有企业采购管理工作指导意见》,促进区属国有企业采购过程公平透明,推动区属国有企业采购科学化、规范化、透明化。
二是强化重大经济事项监管。根据国有企业不同功能定位、行业领域和发展阶段,结合授权放权内容,加强分类监管、分类授权、分类发展,强化有效监管,促进规范运行。全年累计完成重大经济事项审核及审批工作60项,主要涉及企业章程修订、对外投资、发行中长期债券等方面内容。
三是加强经济运行分析。按照“全级次”“全口径”要求,顺利完成2022年度番禺区企业国有资产统计及报表编制工作,全覆盖统计全区国资监管企业和非国资监管企业共173户。做好128户国资直接监管企业月度财务快报报送工作,加强企业经济运行分析。
四是跟进派驻监事工作。派驻监事按照“全过程监督、不干预经营、及时报告”的原则,列席各项重要会议,持续深入了解国企情况,全面掌握企业动态信息,及时提示重大项目风险,累计提交报告113份。
(二)聚焦国企发展与改革、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等重点任务,向改革要动力、向管理要效能
一是细化经营业绩考核。2023年,区国资局在考核国有企业常态化的“财务指标”“综合管理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将国企“十四五”规划战略、“高质量发展工程”纳入“分类指标”考核范围,紧扣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坚持一企一策,实施差异化分类考核。根据国有企业战略定位、发展阶段、行业特点,细化经营业绩考核指标,提高经营业绩考核科学性。全面完成2022年度区属一级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考核指标共101项;被考核人数7人,与去年保持一致;考核平均分139.95分,同比去年减少0.67分。全面完成2023年度区属一级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目标建议值申报工作,申报考核指标114项,同比去年增长13项。
二是完善工资总额管理。紧紧围绕“一适应、两挂钩”目标要求,不断优化完善国有企业工资总额决定机制。坚持分类分级管理,合理确定考核目标,科学构建工效联动指标,进一步加强区属企业工资收入分配调控。完成8家区属国企2022年度工资总额预算工作,全年平均职工预算人数5967人,预算工资总额72,594.56万元;并对上年工资总额进行清算,全年平均职工人数6049人,清算工资总额74,031.19万元。2022年度预算工资总额对比上年清算数减少1,436.63万元,降幅为1.94%;预算人数较上年减少82人。
三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实践。立足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拟订《番禺区属国有企业优化整合实施方案(送审稿)》并报送区政府审定。围绕番禺区产业发展方向,聚焦企业主责主业,以优化定位、提质增效为主线,以深化改革、推动创新为动力,以完善监管、规范运作为保障,对产业相近、行业相关的国有企业进行梳理整合,归并同类业务,聚合有效资源。将区属国有企业按功能定位分为“竞争类”、“功能类”和“准公益类”三类进行管理,推动新一轮国企整合重组工作,实现区属国有企业资产集中、资本集聚、资源集约。
四是重组整合取得进展。围绕做强做优做大目标对区属国企实施重组整合,以股权重组、委托监管等方式为抓手,推进区属国企业务结构优化和转型,着力构建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格局。2023年度完成2家区属一级国有企业整合,即将创新城公司整合至信投公司二级管理;完成4家区属二级及以下国有企业整合,即将香港番发下属东润公司与泰盛酒店公司股权重组整合工作,为污水公司引入区属国企战略投资者。
(三)紧密围绕中心大局,全力做好重点难点工作,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带动作用
一是全力助推“百千万工程”建设。印发国有企业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工作方案,精准定位番禺镇域的主体功能和区位优势,从区属一级国企中选择6家企业分别对口番禺区1个典型镇5个典型村,制定结对清单,认领工作任务,形成“1+2”定点调研工作机制。修改完善国企捐赠管理办法,扩大非限额管理范围;取消国企参与“百千万工程”的产业项目标准,鼓励国企多方面积极合作。制定“一企一策”的结对帮扶项目实施方案,将“百千万工程”项目纳入区属一级国企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实现国企考核工作的立体化、全覆盖。
二是有效推进保障性住房租赁工作。鼓励区属国有企业参与保障性租赁住房认定工作,把握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导向,结合国有企业所辖物业资源深入落实区保障性租赁住房认定工作要求,截至目前,已递交申请资料344套,经认定符合标准253套,认定率73.55%。
三是做好配建房接收及出售工作。分类完善配建房源接收至转让全过程工作流程,逐步接收400套配建房并适时向市场出售,探索盘活行事单位国有资产新路径,截至目前,已完成保利鸿悦花园项目60套配建房源的接收工作并对接资产交易平台适时向市场公开出售。
四是持续跟进804套人才公寓房源接收工作。会同有关区属国有企业拟订《番禺区人才公寓项目运营方案》,加快推动条件成熟项目投入区人才公寓试点运营,截至目前,已完成金地壹阅府项目396套安置房的接收工作并同步推进人才公寓运营的前期准备工作。
四、队伍建设方面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综合管理能力。严格执行公务员录用、考核、干部人事管理等各项工作,开展6名公务员职级晋升和1名正科级领导干部、3名副科级领导干部试用期转正工作,办理6名新招录公务员到岗手续。加强区属国企干部队伍建设,提拔区属直管企业副职领导人员2人次,开展区属二级企业负责人转正考察5人次。推进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区属国有企业人才队伍梯队建设实施方案》,建立区属国有企业人才库,进一步优化区属国有企业人才队伍结构。配合区委组织部拟定《番禺区探索建立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人才跨体系交流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修改稿)》,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与渠道。
五、安全生产方面
认真履行系统安全管理职责,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部署,深入排查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隐患,完善应急预案和防范措施,守牢全系统安全生产稳定基本盘。抓好安全专项治理,认真开展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冬春火灾防控、安全宣传“五进”等专项工作。及时化解信访问题,全年处理137件信访事项。全面完善12345 热线工作制度,优化办理流程,健全协调机制,全年共妥善处理598件12345热线工单,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六、保密工作方面
深入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关于保密工作的决策部署,以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保密各项工作。一是开展保密专题调研,以走访、座谈等方式深入查摆解决我局保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把牢保密关口,封堵泄密漏洞。二是加强保密宣传教育,组织局机关及区属国有企业参观龙潭保密教育基地、参加保密警示教育会议,传达有关精神,通报泄密案例。三是规范开展保密自查督查工作。制定明晰可行的保密自查自评制度,全面查找保密管理薄弱环节。全年开展两次全系统保密自查工作,抽取国有企业进行保密督导检查。四是完善保密工作制度,强化涉密人员管理,筑牢国家安全防线,严防失泄密事件发生。
七、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区财政(国资)系统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市委“1312”思路举措,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工作思路,用好财政政策空间,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强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严肃财经纪律,研究建立“三保”清单制度,以坚实有力的财政保障配合区委区政府打好六大“组合拳”,全力推动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持之以恒加强财政国资国企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番禺实践提供根本保证
严格执行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制度机制,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持续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化内化转化,将从主题教育中汲取的智慧转化为推动财政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实际举措。深入实施“头雁”工程,持续开展“书记讲党课”活动,打造堪当重任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落实“四个同步、四个对接”要求,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整合,继续深化国企改革,推动“一企一品”特色党建品牌成熟升级。深入推进正风肃纪反腐,强化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严防出现违法违纪问题和影响内部安全的事件事故。
(二)聚力抓好财政收支管理,实现全区财政稳健运行
一是抓财税增收,推动实现财政收入平稳增长。要协同其他部门培植涵养财源税源,夯实经济税源基础,强化税源管理。要积极配合其他部门抓住国家、省和市稳定房地产市场政策契机,开展2024年土地出让工作,加快我区已收储的成熟地块的出让进度。同时要盘活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加大政府房源的处置力度,为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履职和事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是抓支出管理,着力提高资金效益。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成为常态和习惯,要严控行政经费和“三公”经费,按上级部门和区政府工作要求进行压减,厉行节约办一切事情,把宝贵的财政资源用在“刀刃”上。要加强绩效目标编制审核,秉持“源头把控”原则,持续抓好绩效目标编制审核工作,优化我区预算绩效指标体系,完善部门通用的共性绩效指标。强化绩效结果应用,科学合理安排预算。
(三)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部署,高标准保障重点项目支出
一是要服务全区高质量发展大局,全力助推番禺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示范区建设。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增强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聚焦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扎实做好“两带一轴”加快南大干线经济带、亚运大道经济带、广州活力创新轴(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轴)番禺段等重点功能片区建设的财力保障。
二是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支持科技创新发展。切实保障科技自强、科技创新资金需求,增强重大科技项目扶持力度,深化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调整优化经费使用方向,有效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放大作用。为番禺区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财政支撑。
三是着力做好财政、国资服务保障,全力抓好“百千万工程”。进一步完善资金资本要素保障机制,优化支出结构,提高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能力,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用足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拓宽农业农村资金筹集渠道与方式。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政策和资金支持,充分发挥区级财政投入的引领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向农业农村。
四是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保障。支持强化民生保障兜底能力,不断提升健康番禺建设水平,支持建设人民满意的教育强区,推动绿美番禺生态建设,进一步管好用好财政资金,推动基本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四)优化国资监管及国有经济布局,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继续修订完善我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相关制度,健全国有资产监督体系建设,推进我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朝制度化、高效化方向发展。加强经营业绩考核引领作用,发挥薪酬分配激励作用。
二是开展国有资本布局战略性调整,坚持“一企一策”原则,推进具备条件的企业开展专业化整合,推动业务结构调整与优化,逐步构建功能定位明确、权责关系清晰、层级设置合理的管控体系。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和配置效率,聚焦企业主责主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板块,剥离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引导国有企业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
三是推进各项重点工作。落实区属企业产业保障房建设和高标厂房建设主体责任,拟选定番禺智造创新园地块试点建设高标厂房,加快推动“工业上楼”,优化区域发展环境。盘活政府资源和存量资产,继续推进保利鸿悦花园、翰盛府等407套配建房接收和出售工作,提升财政可持续能力。继续推进804套人才公寓房源接收,监督做好人才公寓运营管理,为全面覆盖、高效便捷的人才住房保障体系贡献国资国企力量。
(五)强化财政风险防控,推动财政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是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有力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妥善统筹安排资金按期偿还到期债券本息,筑牢防范风险底线。密切关注上级部门发债政策动态,积极申报2024年地方政府新增债券与再融资债券,保障重大项目建设发展并腾出财力统筹用于其他急需支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二是压实“三保”责任、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优先使用稳定可靠的经常性财力安排“三保”支出,研究建立范围清晰、标准明确、动态调整的“三保”清单。
(六)抓好安全生产管理及信访综治工作
持续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和信访、综治工作。深入开展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安全宣传“五进”、三防应急演练及防震减灾应对准备等专项工作。强化日常监督检查,重点关注相关场所消防安全隐患整治、安全生产大检查和大整治工作。持续完善我局在新形势下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坚持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决策必经程序,从源头上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抓好信访工作及12345政务热线案件办理工作,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