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番禺区分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局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建设为引领,踔厉奋发、担当作为、服务大局、精心谋划、科学规划、高效审批、细化管理、优化服务,严格保护、合理开发自然资源,统筹做好“保障”与“保护”两篇文章,以高质量自然资源要素助推番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2023年工作情况
(一)突出党建引领,推进政治建设走深走实
狠抓政治学习,班子成员发挥领学促学作用,各支部开展“书记带着书记学,书记带着委员学,委员带着党员学”共66次。聚焦整改工作,整改任务共101项,完成46项,其他53项已完成阶段性任务并持续推进。加强队伍建设,配合市局党组、区委组织部完成完成2名党组成员、副局长的任命及5名处级干部提拔、晋升工作;分局系统干部交流轮岗、提拔、晋升等196人次;组织35名干部职工评审职称;平稳承接林业管理和森林防火职责。
(二)突出规划引领,城市空间布局不断优化
凸显规划引领和统筹作用,高效开展《番禺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编制报批工作,同步开展发展战略、总体城市设计和产业发展、绿色基础设施等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编制,探索建立以区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统领的纵向传导、专项规划横向协同的规划体系统筹协调机制。开展规划编制项目59宗,组织召开区土地和规划领导小组会议11次,研究讨论议题88项。凸显规划赋能和招引作用,完成汉溪大道北侧地块、番禺广场周边储备地的控规调整;稳步推进智造创新园、南站核心区、南大干线经济带、珠江沿岸地区和国家级渔港经济区等重点区域的规划方案编制。凸显规划服务作用,办理控规修正类案件35宗;完成22宗存量工业用地提容规划调整,总用地面积约1316亩,增加计容建设量约208万平方米;高效落实预留建设用地规模3259亩,完成土规调整项目20个。
(三)突出要素保障,自然资源利用提质增效
加快土地报批和出让,组卷上报并获批复新增建设用地35宗、约3669亩;完成各类土地供应116宗、约5529亩,计收出让金273.7亿。夯实“智造创新城”的发展定位,完成智造创新园片区用地报批1892亩,并同步开展片区控规审核;完成智造创新园二期(潭山)地块约2000亩用地规划选址,用于保障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强留用地指标管理和利用,核定新增留用地指标324亩,兑现631亩;收回闲置留用地29宗,重新核定涉及闲置收储的留用地指标834亩。提升用海审批效能,批复海域使用预审及海域使用申请1宗、用海面积2.35公顷,受理海域使用论证审查1宗、用海面积1.88公顷。
(四)突出守土有责,自然资源保护落子有声
加快推进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完成批而未供道路、绿地、河涌等共约51公顷用地的划拨手续;努力推进36宗约73公顷的存量闲置用地处置任务,共完成处置31宗,处置完成率84.21%。扎实推进违法用地整改和管制,2018-2021年存量违法用地完成整改约633亩;2022年和2023年新增违法用地完成整改约613亩;立案查处违法违规用地案件65宗,作出行政处罚51宗,申请强制执行19宗;各规划和自然资源所发现违法用地约428宗,全部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实现2023年度国家卫片新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零上报。统筹推进耕地保护,完成耕地恢复约3000亩,实现净流入约2200亩;组织制定番禺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核实处置方案上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并原则通过;组织专家评审通过7宗临时用地复垦方案、4宗复垦验收、61宗耕作层土壤剥离;耕地保有量、耕地占补平衡、耕地进出平衡、违法占用耕地情况等一票否决指标均顺利通过考核。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非住宅类整治试点,完成处置7799宗、面积约2139.51亩(其中耕地面积约1815亩),处置率73.41%,完成上级部门要求的阶段性目标。
(五)突出生态理念,绿美番禺画卷徐徐铺开
全力推进绿美番禺生态建设,办理林业行政许可、审批事项85宗;新增乡村绿化美化1698亩、防护林230亩、改造低效林600亩、森林抚育1280亩、封山育林2000亩,新种苗木超6.6万株,提升森林步道15公里,完成省下达的4280亩绿美广东营造林任务;推动以大夫山榕树公园为核心的华南国家植物园南部迁地保护示范区体系建设,目前大夫山榕树公园内榕属植物已达101种11200余株。推深做实“林长制”,在原有七项配套制度基础上创新性增加了林长工作述职和“林长+检察长”两项制度。
(六)突出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工作愈发深入
成立要素保障专班,在率先开展20条行政村新一轮村庄规划编制,推进3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11个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落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完成2宗历史建筑挂牌工作,核定16宗传统风貌建筑。积极探索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路径,进一步落实耕地整备区和永久基本农田集中保护区。
(七)突出民生福祉,行之为民举措持续细化
公服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供应各类公共和公益性设施用地1630.8亩;核发78宗共80.5公里排水单元配套公共管网完善及改造工程的许可;办理水务工程项目196宗。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和居民居住条件,完成《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核发564宗;完成166宗既有住宅增设电梯的工程许可。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全区16处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完成工程治理核销8处,待核销2处,已完成主体工程施工4处,正在施工治理2处。着力化解信访和行政争议,答复信访案件495宗,答复投诉、咨询案件3748宗;局长接访日活动累计接待来访群众1200多批次,现场接访化解率超98%。
(八)突出惠企利民,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优化审批服务,组建34个企业专属服务保障群,加快推进新出让的26宗项目用地办理各类业务132项;组织开展惠企宣讲座谈30多场;为残疾、住院等特殊人群上门服务8次。刷新审批速度,通过拿地前先行介入、拿地中并联预审、拿地后快速办结,推动项目“多证联发、拿地即开工”,探索完成了全市首宗“三局五证联发”;核发建筑类《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549宗,核发规划条件核实意见书312宗。保障群众资产权益,完成不动产登记19.29万宗、“交房即交证”类不动产登记180宗、双证房合并登记2121套;全国首创一手房“带押过户”业务在番禺率先落地;“房地一体”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约16万宗,应登记率和发证率是全省达标的13个县(市、区)之一。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全市首创利用无人机提取农村房屋天面层矢量及高程信息,提取全区约 24 万个农村房屋天面层矢量及高程信息。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针对自然资源领域方面的政治理论学习的系统性、广度和深度还需要加强;二是在耕地保护工作上还存在薄弱环节,土地执法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三是抓规划统筹谋划、抓用地报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土地出让保障项目用地等方面还需展现更多作为;四是一些复杂历史问题有待化解。
三、2024年工作计划
(一)以党建为核心,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队伍
一是多措并举组织党员干部职工深入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二是抓好党建主体责任的落实,继续优化和完善纪律检查等内部管理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好作风建设等问题。三是精准选人科学用人,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
(二)以规划为蓝图,保障和促进番禺经济发展
一是积极对接市面向2049的城市发展战略和“两洋南拓、两江东进、老城提质、极点示范”空间发展方针,推进番禺2049城市总体发展战略编制工作。二是高标准谋划番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空间布局总体规划,赋能番禺高质量发展。三是加快推动广州城市新中轴和广州活力创新轴的番禺段规划编制工作;推进智造创新园低涌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等重点区域规划编制工作;开展番禺区东西庄城市设计国际竞赛,落实狮子洋增长极的战略定位;做强做优长隆-万博现代商圈。四是开展番禺区生态廊道优化提升规划编制,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探索生态廊道保护性开发利用。
(三)以增效为要点,打造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样板
一是落实市“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和区“万亩千亿”攻坚行动的工作要求,加强已完成整备的产业用地出让组织工作;统筹推进智造创新园二期(潭山)、智造创新园(石碁)低涌组团、东西庄地块等8宗、面积约16600亩用地的规划调整和用地报批。二是大力推进低效存量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提高留用地开发利用效率。三是开展区内工业产业区块内工业仓储用地统筹规划扩容工作。
(四)以制度为准绳,落实自然资源领域硬任务
一是着力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非住宅类整治试点工作开展,确保100%完成试点任务。二是积极推进和实施耕地保护各级“田长制”,稳住耕地数量,严守耕地红线,提高耕地质量。三是以“长牙齿”的硬措施,持续加大力度统筹推进违法用地项目报批工作,坚决遏制新增,努力化解存量,维护土地合法合规开发利用秩序。四是加快研究推进批而未供用地中道路、绿地、河涌等用地供应和闲置土地的消化利用。
(五)以要素为支撑,助推“百千万工程”扎实开展
一是积极开展《番禺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编制,探索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路径,进一步促进耕地连片保护。确保耕地恢复3000亩,实现耕地“进出平衡”和总量净增加。二是做好预支留用地指标、调剂留用地指标的事权下放承接工作,为村集体相关项目的落地提供条件。三是指导各镇街做好村庄规划编制,重点推进3个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及11条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的编制和报批,推进市桥老城区整体改造提升概念规划编制;开展第四批传统风貌建筑认定。四是继续推进智造创新园二期等储备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工作。
(六)以生态为底色,促进绿美番禺建设落地见效
一是落实绿美广州“1+8”工程建设任务,足额完成省、市下达的2024年绿美生态建设各项任务。二是继续推动以大夫山榕树公园为核心的华南国家植物园南部迁地保护示范区体系建设。推进大夫山森林公园、滴水岩森林公园、沙头街孖岗片区示范点建设。
(七)以创新为驱动,全面激发自然资源工作新动能
一是结合我区实际,用好用足4批97条惠企利民措施。二是严格履行自然岸线管控职责,继续积极推进海鸥岛红树林海岸升级改造与生态修复项目合格面积认定申报,以及省级专项资金项目核查验收。三是继续做好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升级网络安全管理设备;积极推进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转型,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监督提供依据和支撑。四是继续推进“房地一体”工作;加快完善不动产登记数据,应化尽化历史遗留不动产登记难题。五是加大政策探索力度,结合目前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汇报,多渠道创新解决思路,提升群众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