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总结公报 > 部门工作报告 > 2024

番禺区水务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来源:番禺区水务局 发布时间:2025-04-01 15:45:31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2024年,区水务局坚持党建引领,紧盯水环境治理三年攻坚行动目标,狠抓“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围绕水利、排水、供水三大主线,着力强素质、优服务,抓建设、补短板,细管理、提质效,圆满完成了全年的工作任务。

  一、工作进展

  (一)制度保障与学习培养并重,坚持党建引领聚合力

  一是坚持组织建设。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制定学习计划,全年共组织召开党组会38次;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完成学习研讨4次,专题党课14次,警示教育15次。创建“党员示范岗”4个,挖掘宣传党员先进事迹,报送材料9期。

  二是坚持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年轻干部培养帮带工作,共开展传帮带活动18次,讲好“水务故事”活动1场;建立跟班学习人员协助参与业务工作机制。

  三是坚持廉政建设。制定2024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分工,局领导班子成员开展谈心谈话47人次,提醒谈话47人次,谈话提醒2人次;创新举措畅通监督机制,对外设立监督举报信箱和在工地公示廉政监管举报电话,对内设立局长信箱和局纪委信箱;组织签订2024年度廉政建设责任书44份,水务工程建设领域廉洁自律承诺书872份。

  (二)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并重,推进工程建设补短板

  推进水环境治理三年攻坚建设补污水收集处理短板。52宗水环境治理三年攻坚工程,已完工39宗。水环境治理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一是今年中部净水厂二期(大龙)、桥南净水厂2座污水厂建成并投入运营,完成3座厂技改挖潜,全区污水处理能力达125.2万吨/日,较2022年增加32.5万吨/日;建成排水管网总里程7410公里,其中新建成2578公里,管网密度从2022年16.7公里/平方公里提升至26.6公里/平方公里,接近全市平均排水管网密度27.7公里/平方公里。污水转输和处理能力大幅提升。二是坚持以绣花功夫打造番禺雨污分流样板,村居环境和水环境得到双提升。结合村居雨污分流同步实施“三同治”及“四改造”,“三同治”治理积水点177个、小微水体146个、合流渠箱132个,“四改造”改造垃圾分类点1038个、屋面立管9.36万户(栋)、173万平方米巷道修复、475处增设污水排放池。26条村与水改实施同槽施工,避免二次开挖,得到村居的普遍认可,18条村居向区水务局赠送锦旗。三是狠抓项目成效核验,建立“边干、边查、边改、边核、边销”工作机制,发现问题29942个,完成整改26986个,经对已完工的村居项目排口反复检测,排口水质达标率稳步提升。

  在治水攻坚工程基础上,同步推进一批(47宗)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提高片区雨水调蓄能力和河道行洪能力,目前已完工17宗,30宗正在施工中(其中6宗春节前可完工);推进供水设施改造,解决群众用水水质、水压等问题,丽江花园德字楼1049户已完成立管改造,另10860户老旧小区供水设施改造工程施工进度约4.8%;实施“同槽施工”,完成崇德村等8个村农村自来水提质增效改造,惠及约7700户农民。

  坚持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每季度组织召开水务工程安全生产和消防会议,出动3854人次巡查,发现5838个问题,出具1069份整改单,约谈194次,警告325次,通报37次,诚信扣分70次,立案14宗,高标准严要求推进工程建设。在项目多、条件差、难度大、工期紧的情况下,全年没有发生亡人安全事故。桥南净水厂、前锋南第二批项目获得广州市安全文明绿色施工样板工地,长堤东污水管道工程及明星村等13条村项目获得广州市文明工地荣誉证书。丹山河行洪及调水补水工程获得詹天佑故乡杯奖。

  (三)问题摸查和落实整改并重,系统化治理和精细化管理提质效

  一是创新系统化治理。创新系统化治理“九步曲”做法,狠抓管网“定性、摸查、整改、上图”等关键环节,持续开展全流域系统化治理工作。经过努力,已陆续常态化开启了贵涌、沙墟涌、罗家涌、明经圩涌等一批以前一直想打开而长期无法开启的截污闸。发现问题13976个,已整改10601个,新增打开现状封堵或限流的雨水排口182个。

  二是联调联控提高净水厂污水处理效能。全面梳理7个污水系统,开展管网清疏整改及外水点排查整治,保证沿河管网、设施的密闭性,摸索不同系统的河涌调度模式,实现河涌精细化补水,做好联调联控工作。进水COD浓度同比提升2.79%,满管率从2022年年平均78%,2023年年平均54%,逐步下降至2024年12月51%,7座净水厂出水水质稳定达标。

  三是实行厂网河一体化管理。建成排水管网基础数据完善及厂网河一体化信息系统,全面提升水务信息化水平。将全区管网划分为174个网格实行管理,49座水闸、65条河涌实现单向流调度。

  四是开展河涌低水位运行、干涌排查修复管网。贯彻落实“降水位、晒底泥、查排口、修管网、开闸门”的要求,组织开展河涌低水位运行,推进各污水系统干涌排查,并以河涌流域为单位对重点河涌有序开展干涌管网修复工作。排查发现问题1030处,已修复整改829处。

  五是推进排水单元达标创建。开展排水单元达标创建,从源头上杜绝污水进入雨水系统和河涌等自然水体。排水单元达标建设4号令认定率92%,新增补充任务认定率71%,均超额完成90%、60%的年度任务。持续抓好排水单元复核检验,经全覆盖核验,发现问题单元833个,已督促整改794个。

  六是持续推进管网移交及全面“清查修”。完成接收管养公共管渠625公里,累计已接收4208公里,为进一步提升管网运行效能,减少错接、混接和堵塞等问题,持续推进管网“清查修”工作,完成清疏6109.8公里,完成率155%,发现并修复小修问题2198处;累计清疏10320公里,完成小修8129处,大中修3672处。

  七是大力推进小微水体治理。对全区小微水体开展全覆盖复核评估,确认全区实有9741宗小微水体,需治理小微水体1410个;对除鱼塘外的小微水体开展晴、雨天水质监测,并对水质异常的小微水体开展溯源整改,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完成小微水体治理1388个,通报小微水体典型案例171个。

  (四)日常管理和应急响应并重,全力以赴保安全

  1.积极应对极端天气。一是强化暴雨防御。落实雨前、雨中、雨后全流程防御。雨前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提前铺排布防,落实河涌预腾空,对排水设施、水利设施开展全面检查;雨中采用重点积水点布防和重点片区巡防结合的方式,根据雨情水情变化灵活调度人力、设备,建立健全联防机制;雨后第一时间复盘总结,优化完善积水点“一点一策”方案,提升布防针对性、实效性。全年共计启动各级防暴雨响应116次,防台风响应2次,水务系统全年参与应急响应人员共8163人次,车辆5431台次,抢险设备4295台次。发生过积水的54个点,已完成整治43个,正在施工10个,前期阶段1个。二是落实重点治理。深入研究里仁洞跨线桥、雄峰城、番禺大道北节能科技园、梅山村等重点积水点,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打通市桥怡乐社区、康乐社区雨水通道,增强过水能力,共完成了180个积水点的治理。

  2.全方位筑牢水利设施安全防线。一是压实人员责任。全区5座水库、11座山塘、190座水闸、118座泵站、约1138公里堤防(岸)全部落实防汛三个责任人,落实责任人培训,切实强化责任人履职尽责;强化辖区3个三防物资仓库管理,确保出现险情时物资随调随用。二是保障水利安全。完成红旗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实现九塞涌水闸、大刀沙堤防、雁洲涌泵站等8宗主体工程完工。2024年度19宗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创建任务全部完成市级申报,目前18宗工程已通过市级评价,其中大洲新涌泵站、西海咀扩建泵站获评省一级达标。每月对所有水利设施进行全覆盖检查维护,落实24小时应急抢修,及时处置突发故障38宗,保障水利设施正常运行。市水务局巡检我区水利设施发现问题共681宗,已完成整改631宗,整改率为92.65%。

  3.推进应急备用水源建设。为更好应对水源水质突发性污染、咸潮入侵等事件,积极推进番禺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计划新建输水管道约5km,供水规模约10m³/s,12月27日已进场施工。

  (五)河涌水质和堤岸管理并重,保障区域水环境

  一是重点河涌整治。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指出问题的石岗西涌和雁洲涌已完成全流域整治,已报省相关部门待销号;中国环境报、省生态环境厅、省住建厅也报道了治理成效。针对珠江水系暗访发现石楼镇贵涌河床黑臭问题,落实堤岸垃圾全面清理及绿化升级、河涌疏浚、优化调水补水、更换及修复渗漏闸门和实施上游村居雨污分流等措施,14个批次共155个反馈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上游雨污分流基本完成,9月贵涌截污闸顺利完成开闸,水质稳定达标。大龙涌口、官坦断面水质为Ⅱ类,墩头基、莲花山断面水质为Ⅲ类,均达到考核目标,全区水环境持续稳定向好。

  二是推进碧道、碧带及海绵城市建设。完成2024年21公里碧道建设任务、珠江后航道碧带-大学城段(7.1公里)2024年的阶段性任务、14平方公里海绵城市建成区达标论证。

  三是源头整治防控污染源。坚持在“四个底限”基础上开展历史遗留涉水违建问题整治工作,始终保持整治涉水违建高压态势,按时完成三年治水攻坚1064宗41.47万平方米的整治任务。强化对排放黄泥水的巡查监管执法,出动人员280人次,检查在建工地904个,办理违法排放黄泥水案件6宗。加强污染源查控力度,先后组建巡河督察队、国考断面查控小组、自查小组以及交叉巡河组等巡河队伍,通过“每日巡查+夜间突击”等方式,发现并交办污染源问题13552个,已完成整改12848个,整改完成率94.81%;通过《每周曝光》对典型问题通报,推动举一反三全面整改。

  四是提升河湖管理水平。完成8条河湖健康评价和14条河湖“一河一策”方案编制,在三枝香水道16条重点河涌安装在线监测设施,定期分析重点河涌水质监测数据并发布监测简报12期;常态化运用、响应河涌问题风险预警机制,组织镇街对33条高风险预警河涌开展巡查摸查及编制问题台账,编制完成14条河涌专项巡查报告,细化落实整改措施,实现“以预警找问题、以问题抓整改、以整改促巩固”的闭环管理。

  (六)服务群众与强化监管并重,做好行业管理

  一是促进改革,提升服务效能。持续优化政务服务,在全市首创为小型工业、医疗、餐饮类排水户上门服务办理排水证。全年成功办理排水证551宗,让小型排水户省心又省力;积极探索排水许可“一窗受理、一次办成”形式,推进排水许可“无感智办”服务,为每个排水户节省10个工作日。在今年全国政务服务博览会上,我局的排水许可“无感智办”服务荣获“第七届政务服务博览会业务创新优秀案例单位”。全年收到排水户锦旗8面、感谢信14封。

  二是强化监管,规范污水排放、处理。2024年完成2570户排水户证后监管(年度任务1862户),发现问题561个,已督促全部整改;落实农污设施运行监督管理,发现并交办问题475个,完成整改389个,剩余86个问题纳入工程实施。

  三是建立机制,强化水土保持监管。一是印发“番禺区水土保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我区水土保持工作协调机制。二是开展水土保持监督检查84宗,完成图斑复核77宗;三是完成年度新增水土流失治理0.37平方公里,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七)线上宣传与线下宣传并重,营造良好治水氛围

  一是讲好番禺水务故事。加强和媒体协调合作,制定对外宣传计划,建立“局公众号-区级媒体-市级及以上媒体”的多层次宣传格局,实现日常动态及时报送、经验总结专题发布、重点工作深入报道。全年公众号发布736篇,总阅读量30.85万余次,区级媒体采用178篇次,市级及以上媒体宣传73篇次。

  二是营造全民治水护水氛围。在河涌边、村居内和工程围蔽上张贴或悬挂村居雨污分流建设宣传标语,增强群众对雨污分流工作的理解支持,助力工程加快推进;印发《规范排水行为工作指引》,在村居派发,引导排水户规范行为,保障雨污分流成效;组织开展爱水护水活动59场,大力营造全民参与治水护水的浓厚氛围。

  二、存在问题

  一是队伍专业建设仍有短板。复合型骨干和既懂业务又会管理的干部数量少,队伍普遍存在专业知识面窄、继续教育不够全面等问题,经常出现发现问题少、解决办法少的情况;少数领导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不够强。

  二是工作标准待提高。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有待加强,精心、精细、精品意识不强。部分工程管理不到位,成效尚未达预期。对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管理仍存在宽松软情况,导致质量和安全隐患问题反复出现,督促问题整改的力度仍需加强。

  三是信访维稳压力大。水环境治理攻坚工作进入收官阶段,工程陆续收尾,且历史工程欠账多,上门讨薪信访多、网络舆情较集中,严重干扰了工作秩序。

  三、下一步计划

  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更强的担当,真抓实干,坚持建管并重、管治双抓,向工程要效果、向管理要效益,不断提升水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狠抓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和迎接新一轮中央环保督察的准备。高度重视,提高政治站位,坚持目标导向,深挖问题根源,抓紧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压实整改责任领导和责任部门,明确完成时限,通过每周督办、定期汇报、专题解决难点问题等方式推进高质量整改。同时举一反三开展全方位排查,建立问题清单,做到早发现、早整改,做好迎接新一轮中央环保督察的准备。

  (二)狠抓工程建设,向工程要效果。一是全面完成三年治水攻坚行动项目的建设。强化施工安全管理,全力加快项目建设,力争于2025年6月底前全面完工。进一步加快已完工项目成效核验发现问题的整改,督促完善资料、推进工程验收,尽快发挥工程建设效益。二是基本完成查缺补漏项目的建设。8宗治水攻坚查缺补漏项目计划2025年3月完成前期工作,4月进场施工,10月基本完工。三是着力加快防洪排涝项目的建设。推进海印又一城水浸点治理等防洪排涝项目建设,完成12平方公里海绵城市建设,提升防洪排涝能力。坚决扛牢防洪涝,保安全的天职,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四是推进供水保障工程建设。按计划推进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施工,完成2.5万户老旧小区公用用水设施改造、8条农村自来水提质增效、14个镇街消火栓建设任务。五是着力做好项目建设的资金等要素的保障。进一步强化与财政、发改等部门的沟通对接,吃深吃透政策文件,抓牢上级资金申报“窗口期”,提前筹备谋划,提高国债、专项债申报通过率。加强与规资、交通、环保等部门的沟通,推动前期审批工作,做好前期工作与进场施工的衔接,加快项目建设。

  (三)狠抓行业管理,向管理要效益。一是深入推进系统化治理。持续推进系统化治理工作,力争打开更多的雨水排口,着力降低雨天污水溢流和内涝风险。根据新的系统布局,强化监测分析,研究优化“一厂一策”联调联控方案并组织实施,继续推进排水单元达标建设和已达标单元监管,多措并举促污水系统提质增效再上新台阶。二是精细化管理保障水质稳定达标。常态抓好精细化管理,重点跟踪“亚健康”河湖指标,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持续用力提升短板弱项;进一步加大规范排水行为的宣传和监管执法力度,持续开展夜间联合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各类涉水违法行为,确保全区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持续向好。三是持续保障水安全。加强全区水利设施的维养及日常管理,确保堤防、水闸、泵站和山塘水库运行安全,完善防汛预案,做好防灾减灾预案,保障水安全。

  (四)狠抓队伍和党风廉政建设,着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做好干部培养、管理和使用,注重多方位、多维度选拔考察干部,不断激发干部队伍活力。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大警示教育力度,强化工作作风,及时处理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着力提升以案促改、以案促治的成效,进一步提升全体党员干部责任感、使命感。

  2025年,区水务局将围绕市委“拼经济、保安全、办全运、提品质”的要求,找准水务工作的着力点和切入口,以实干实绩交出治水优异答卷!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