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12”思路举措,锚定区委、区政府的“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标高追求,把重农强农兴农富农的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多项工作取得优异成绩,交出一张张干中有成、稳中有进的厚重答卷。
一、2024年总体工作情况
(一)深入实施产业提优行动,着力推动农业更强。强链条抓龙头。国家海洋发展基金会“海洋文化创意基地”在番禺落户,共同探索新时代海洋事业发展新路径、新模式,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都市现代渔业产业链建设,以推进番禺区名优现代渔业产业园高质量发展为契机,打造形成以海大集团为龙头的创新能力强、产业链条全、绿色底色足、安全可控制、联农带农紧的现代渔业产业链。新增农业龙头企业9家,目前全区共有农业龙头企业65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8家,市级25家,区级21家。指导7家符合续证要求的生产基地完成续证工作,新认定1家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强品牌促融合。实施“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先后共培育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个、“粤字号”农业品牌42个、广东十大名果1个,绿色食品7个。推动花卉产业多元化发展,支持本地花卉企业(广州市卉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省内多家科研院所建立紧密合作,建立竹芋、姜荷花、舞花姜、粗肋草等花卉组培苗技术体系。制定《“沙湾墨兰”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实施细则(试行)》,推动我区地理标志运营工作。组建区“农艺名师工作室”,精准对接农户开展服务指导。发挥番禺渔业优势,积极探索立体生态种养新模式,广州市翔世瑞水产科技有限公司主导的广州番禺“稻渔模式”在2024年7月荣获全国稻渔综合种养大赛三等奖。我区广东汉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珍贵濒危水生动物增殖放流苗种供应单位名单》。强特色抓项目。推进番禺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项目建设,顺利推动渔民拆迁上岸,高质量完成上涌休闲渔业码头工程、砺江涌避风锚地工程建设,项目建设总体进度达84.7%,在广东省5个渔港经济区项目中位列前茅,印发实施《番禺国家级渔港经济区战略及产业规划》,智慧渔港系统通过初步验收。在全国推进渔业现代化部署会上,番禺作为首批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唯一典型代表,叶珊瑚区长作典型发言,获得农业农村部“广州番禺渔港经济区建设既带动了产业发展又惠及了民生”的高度评价。组织广州“三农”招商推介会番禺区专场活动,落地项目14个、招商资源35个,涵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多个领域,项目总投资额逾17亿元,推动种业创新与“1+3”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链建设深度融合。
(二)大力推动乡村建设,着力推动农村更美。抓协同联动。发挥区委乡村振兴办牵头抓总作用,衔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工作任务,制定印发全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实施方案等,细化乡村振兴重点任务,配套制定“穗农奔富”年度工作要点等专项政策。发挥乡村振兴工作协调机制,组织59个成员单位召开区委农村工作会议、乡村振兴联席会议暨“百千万工程”乡村振兴和帮扶协作专班会议7次,部署年度工作任务、调度乡村振兴实绩考核迎考、典型村培育、新乡村示范带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顺利完成省、市乡村振兴考核各项工作。抓增绿添彩。深入开展村庄绿化美化工作,种植树木数量合计6320棵,超额完成省下达的植树目标任务。持续推进“四小园”创建工作,全区累计建设农村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四小园”1364个。牵头实施“五个美丽”专项行动,3条行政村创建省定美丽宜居村,沙湾北村获评岭南特色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大龙街傍江西村获评“中国特色村”,南村镇板桥村获评“中国幸福村”,并入选全国城乡社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提升全区乡村宜居宜业水平。抓典型示范。开展标杆示范行动,加速推进45条村典型培育建设,成功申报国家级“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实验项目。纵深推进新乡村示范带建设,融合提升2条新乡村示范带建设。沙湾街持续推进“古韵叠境”新乡村示范带顺利通过广州市2023年度新乡村示范带绩效评价,获评“优秀”等次,石楼镇“海岛风情”新乡村示范带建设稳步推进。抓基层善治。新增1镇13村获评2023年全省乡村治理示范镇、示范村,数量位居全市前列。推广使用“积分制”、“清单制”的行政村达到93%,持续推进番禺区数字乡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赋能乡村治理。
(三)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着力推动农民更富。稳慎推进关键环节改革。推进“三资”专项整治行动,印发《番禺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方案》《关于积极稳妥推进农村集体问题经济合同整改处理的指导意见》,截至2025年1月15日,全区排查问题合同4343份,已整改3543份,整改率81.58%。优化升级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完成主体项目建设并验收,配置资产“一张图”功能,实现农村集体土地、物业资源资产地理信息可视化。探索留用地开发建设新路径,区委深改委印发《广州市番禺区农村建设用地高效开发利用先行先试方案》,我局配套印发《番禺区农村建设用地高效开发利用先行先试项目公开招商工作流程》《番禺区农村建设用地高效开发利用先行先试项目公开招商指引及示范文本》,加快全区存量农村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推进农村宅基地审批改革试点,联合区规自分局起草《关于规范农村宅基地审批和农村住宅建设管理的工作指引》。深入推进惠农政策实施。做好新一轮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联合区财政局印发《2024-2026年广州市番禺区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方案》,为种养殖企业保驾护航。组织13家区重点农业企业、14家金融机构参加融资需求专场对接会,搭建重点农业企业融资对接平台,全区10家企业获市农业产业化贷款贴息共49.73万元。支持区内5家家庭农场改善经营设施设备,2家农民合作社、1家家庭农场入围省标杆农民合作社和标杆家庭农场。加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加快农业机械报废更新,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完成机具拆解报废补贴工作。统筹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完成经营管理型、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培训班任务,共计培训102人。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构建城乡帮扶机制,抓实抓细市内派潭镇、区内明星村纵向帮扶工作。持续推进“百企兴百村”工程,指导镇街及村编制借助社会力量支持项目需求清单,召开番禺区“百企兴百村”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促成村企需求对接,已签订结对帮扶协议191个。
(四)夯实责任意识,保障农业农村领域大安全精准施策。抓好粮食生产安全。坚决扛牢保障粮食安全重任,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实现“六连增”。完成粮食播种面积5222亩(其中大豆播种面积62亩),同比增长3.2%。修订《广州市番禺区水稻种植补贴实施办法》。高标准完成2024年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工作任务,持续开展撂荒耕地整治,印发《广州市番禺区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专项工作方案》。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补划工作,制定《广州市番禺区粮食生产功能区补划工作方案》。抓好“肉盘子”供应安全。指导大石屠宰场通过生猪屠宰质量管理规范检查验收,规范交易市场活禽经营行为,全年屠宰检疫生猪292.7万头,累计出栏家禽总量240万羽,经营市场检疫活禽335.62万羽。举办2024年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投放各类鱼苗虾苗164.3万余尾,同比增加25万尾。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印发实施《2024年广州市番禺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等文件,全年共出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监管(协管)、行政执法人员3054人次,检查食用农产品、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单位1480家次。处理食用农产品、农业投入品举报投诉233宗,立案查处农产品、农业投入品违法案件18宗。区域产地农产品合格率稳定保持在99%以上,未发生重大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总体良好。抓实农业面源污染清理整治。推动出台《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政府关于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的通告》,组建巡河工作专班,常态化开展畜禽养殖污染督导巡查,督促镇街整治散养家禽污染275宗,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1.0%。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化行动,农药、化肥使用量分别为236.19吨、3061.81吨,同比减少3.56%、3.02%。持续推进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工作,全区累计完成养殖池塘升级改造和尾水治理任务面积3.3万余亩(含石楼镇、沙湾街尾水治理项目任务),进一步提升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做好红火蚁等有害生物防控工作,防控效果达92.3%,创建1个红火蚁智能化防控示范区。压实压紧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定安全生产工作要点,区管领导干部带队检查166次,出动执法检查人员3200余人次,到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部位深入检查,共检查2600余家次,排查安全隐患103处并立行立改,清理取缔涉渔三无船44艘,清理违规网具蛇笼1200余条,立案查处渔业案件58宗。开展变型拖拉机路面专项执法行动,协助交警部门实际处罚涉拖拉机道路交通违法行为123宗。加快推进内陆捕捞渔船更新改造工作,印发《广州市番禺区捕捞渔船减船退捕和更新改造总体实施方案》《广州市番禺区捕捞渔船减船退捕工作指引》,鼓励、引导渔民自愿退出捕捞行业,完成渔船更新改造141艘,全年实施减船退捕渔船33艘,100%完成广州市下达的减船退捕任务。举办2024年广州市渔船消防安全应急救援演练暨涉渔“三无”船舶现场销毁活动,现场销毁涉渔“三无”船舶 44 艘、艇尾机2台、柴油机8台,违规网具约3吨。加强海洋综合执法应急值班值守工作,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加强凌晨0点至4点“黑色四小时”的渔船定位监控。
(五)高质量推动东西部协作及对口帮扶工作,巩固协作帮扶新成效。印发实施《番禺区东西部协作工作监督管理方案》《番禺区东西部协作2024年度工作要点》《番禺区对口帮扶协作2024年度工作要点》等政策文件,部署协作帮扶工作任务。落实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支援、合作等,拨付帮扶资金 2.4 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56个。强化组织领导。组织区领导率团赴西藏波密,贵州威宁、赫章、金沙,省内五华、蕉岭、封开、派潭等被帮扶地区调研对接共12次,接待被帮扶地区县、部门领导来番禺区调研16次,召开两地党政联席会议、座谈会议15次,研究推动帮扶工作。加强交流协作。组织我区前方工作队前往五华县、蕉岭县、封开县开展廉政警示教育及互学互促活动。组织区纪委、组织部、财政局到威宁、赫章县检查帮扶资金和项目。组织区教育局、人社局、区卫生健康局等部门到威宁、赫章县检查指导东西部协作迎考工作,指导完善迎考资料。牵头区相关职能部门前往被帮扶地区开展帮扶活动。推进产业帮扶。协助蕉岭县、五华县、封开县在区内的招商推介活动,配合威宁小组、赫章小组在番禺区企业走访,全年各被帮扶县引进企业56家,固定资产(含已有项目增资技扩产)投资63亿元。深化消费帮扶。联合有关部门、镇街举办2024年番禺区对口帮扶协作(合作)地区产品展销会暨番禺区职工年货节活动、消费帮扶工惠行助推“百千万工程”2024年番禺区对口帮扶协作(合作)地区产品展销活动、番禺区对口帮扶合作(协作)地区产品展销会暨番禺宾馆2024年中秋月饼发布会、2025年番禺区对口帮扶协作(合作)地区产品展销会暨大龙街消费品以旧换新暖冬行动“Yeah”市活动,发动近200个企业展示展销10个协作帮扶、合作地区的农副产品,参与群众近20万人,线上线下销售各地农副产品约500万元。
(六)强化党建引领,促动队伍建设大提升。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坚持激励约束并重,营造积极健康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环境,推动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公开招录、转任等形式补充4名干部入编,注重在“急、难、险、重”等一线工作中发现和考察干部,选人用人导向更加鲜明。顺利完成“局队合一”机构改革工作。涉改部门职能不断档、执行不脱节、执法工作不停摆,队伍整体稳定,原海洋综合执法大队文书档案整理归档、人员转隶和管理、财务账户划转、新组建部门机构挂牌、后勤管理事务等工作衔接顺畅。提升一体化行政服务效能。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务服务工作环节,行政许可事项时限压减率达94.99%,即办率达97.37%。受理政务服务事项申请3511件,办结率100%。制定《番禺区农业农村局“审管执信”协调联动机制》,强化农业行政审批、行政管理、行政执法、信用管理工作协调联动。“数字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全面实施动物和动物产品检疫无纸化出证工作,出具电子动物检疫证明超过110万张。加强水生生物放生管理工作,规范野生动物放生行为,累计收到群众提交的水生野生动物放生申请25宗,开展群众放生活动25次,共放生鱼类种(苗)16.28万尾。
二、2025年工作安排
2025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们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省委、市委、区委全会重要部署,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聚焦全区农业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力争全区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奋力推动全区“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再谱新篇章。需要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是持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着力提高粮食和油料产量,加强高标准农田全过程管理,高质量完成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完善撂荒地整治长效监督管理机制,强化田间管理,抓好粮食生产功能区补划工作,全力保障我区粮食安全。常态化做好耕地质量监测,强化生产服务指导,持续提升耕地质量。推动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抓好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融合广州“农博士”线上问诊与农技服务“轻骑兵”线下指导,强化服务保障工作,稳定本地农产品生产供应。
二是积极发展乡村富民产业。实施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做强都市现代农业“1+6”产业链条,做好特色渔业、特色花卉、优新水果等“土特产”文章,培育壮大一批有影响力的农业经营主体。积极争取各类资金支持,抓实抓细渔业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工作,推动番禺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建成验收,推动水产养殖、海工装备、海洋旅游等海洋产业融合发展,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打造彰显特色的美丽海岛、美丽海岸、美丽渔村。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本地农产品稳产保供,切实保障十五届全运会顺利举办。培育创建“粤字号”农业品牌,提升绿色优质农产品供应率。加强谋划农业产业布局,力争2025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稳步增长。
三是全面提升乡村建设品质。聚焦“百千万工程”,深化典型村培育建设,力争全部行政村达到省定典型村标准,巩固拓展“新乡村示范带”建设成效,全域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农村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四小园”。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深入挖掘乡村治理新模式,着力构建乡村善治体系,全面提升和美乡村综合品质。
四是大力实施强镇兴村行动。深化提升“穗农奔富”行动,持续完善联农带农利益链接机制,抓好高素质农民培育,建设乡村“六师”工作室,促进农民高质量就业,多渠道多举措增加农民收入,不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深化“百企兴百村”“双百行动”,发动更广泛力量参与乡村全面振兴,提高社会资本帮扶质量。推动帮扶协作提质增效,落实好对口支援、东西部协作以及对口帮扶协作、对口产业协作和驻镇帮镇扶村、市内区内互促帮扶工作,以产业有序转移推动“输血”帮扶向“造血”赋能转变。
五是纵深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既稳又活抓好承包地、宅基地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三块地”改革,印发实施《关于规范农村宅基地审批和建房规划许可管理的工作指引》。推动落实农村建设用地高效开发利用先行先试工作,努力盘活更多闲置土地资源,力争先行先试工作取得实效。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推进问题经济合同攻坚整改。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平台升级改造,大力推动“农村资产一张图”完善应用,实现“三资”交易规范统一、便民利民。
六是全面做好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迎检工作。梳理上一轮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案件反馈意见和整改完成情况,加快池塘尾水治理进度,督促相关镇街完成养殖池塘升级改造和尾水治理施工任务。压实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责任,强化防治措施,加大巡查整治力度。
七是聚焦作风建设优化提升干部队伍。持续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对党员干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加大警示教育力度,以案明纪、以案说法,督促党员干部深刻汲取教训,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加强制度建设,形成监督制约机制,把转变作风、强化服务变成经常性、自觉性的行为,构建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坚持激励约束并重,营造积极健康干事创业环境,持续涵养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推动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统筹推动我局“三农”工作实现新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