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番禺区统计局
2008年3月
2007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坚持“稳一产、优二产、促三产”的发展战略,紧紧围绕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这条主线,扎扎实实打基础,一心一意谋发展,国民经济保持较快速发展势头,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据初步统计,2007年番禺区生产总值628.06亿元,增长1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64亿元,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298.74亿元,增长10.8%;第三产业增加值294.67亿元,增长16.2%。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264.40亿元,增长11.8%。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5.52:49.37:45.11整为5.51:47.57:46.92。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65330元,合8686美元(按1美元折7.5215人民币元汇率计算),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42554元,合5658美元(按1美元折7.5215人民币元汇率计算)
图一
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至2007年底,全区工商注册登记个体、私营企业6.90万户,从业人员25.19万人,注册资金152.25亿元,分别增长22.8%、16.1%和20.9%。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年末参加基本社会养老保险人数39.08万人,增长4.4%,养老金发放率达100%;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7965人,减少9.8%;城镇登记失业率为0.9%,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维持在较低水平;全年安置失业人员6232人,失业人员就业率78%,提高4个百分点;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42.33万人,增长6.7%;年末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58.16万人,覆盖率达96.4%,较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
生产和生活设施不断改善。全社会用电量66.47亿千瓦时,增长2.9%;工业用电46.42亿千瓦时,增长29.3%;生活用电量10.78亿千瓦时,增长0.3%。
二、农业
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平稳发展。通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机械化、标准化和科技化,传统型农业逐步向现代都市型农业转变。2007年,番禺区农业总产值61.95亿元,增长6.8%。其中,种植业产值28.41亿元,增长5.7%;畜牧业产值10.98亿元,增长0.6%;渔业产值20.18亿元,增长10.5%。
图二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55万亩,增长0.2%;甘蔗种植面积5.01万亩,增长22.5%;蔬菜种植面积29.69万亩,下降11.9%;水果种植面积6.93万亩,减少13.5%;花卉种植面积8.60万亩,增长4.2%。
全年粮食产量4.20万吨,下降0.1%;甘蔗产量41.02万吨,增长22.0%;蔬菜产量45.81万吨,下降10.7%;水果产量15.77万吨,下降5.4%。
全年肉类总产量5.04万吨,增长0.7%;生猪出栏量34.75万头,增长4.4%;牛奶产量0.37万吨,增长5.7%;水产品总产量20.90万吨,增长3.3%。
表一 番禺主要农作物面积、产量
|
||||
指标名称
|
2007年
|
比上年增长%
|
||
面积(亩)
|
产量(吨)
|
面积
|
产量
|
|
农作物播种面积
|
539222
|
|
-4.9
|
|
一、粮食作物
|
105491
|
42005
|
0.2
|
-0.1
|
其中:稻谷
|
62773
|
26225
|
-28.0
|
-27.5
|
早造
|
30755
|
12913
|
-30.1
|
-29.5
|
晚造
|
32018
|
13312
|
-25.9
|
-25.4
|
二、经济作物
|
136732
|
|
9.4
|
|
其中:糖蔗
|
502
|
3845
|
-47.2
|
-51.1
|
果蔗
|
49637
|
406351
|
24.1
|
23.8
|
花生
|
599
|
106
|
-48.7
|
-51.2
|
三、其他农作物
|
296999
|
|
-11.9
|
|
其中:蔬菜
|
296919
|
458067
|
-11.9
|
-10.7
|
四:水果作物
|
69329
|
157728
|
-13.5
|
-5.4
|
其中:香大蕉
|
59049
|
142670
|
-14.8
|
-7.0
|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较快增长。2007年,番禺区工业总产值1208.22亿元,增长14.5%。产销衔接良好,工业产品销售率98.5%,与上年基本持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36.64亿元,增长14.4%;其中:“三资”企业工业总产值758.97亿元,增长14.9%;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总产值36.83亿元,增长4.9%。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总产值564.83亿元,增长13.7%;重工业总产值471.80亿元,增长15.3%。全区全年工业总产值超80亿元的镇(街)有6个,超100亿元的镇有5个。
表二 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情况表
指标名称
|
产值(万元)
|
增长(%)
|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
10366359
|
14.4
|
按生产性质分
|
|
|
轻工业
|
5648334
|
13.7
|
重工业
|
4718025
|
15.3
|
按经济类型分
|
|
|
国有企业
|
7716
|
0.2
|
集体企业
|
164435
|
1.4
|
股份合作企业
|
24390
|
72.4
|
股份企业
|
2441279
|
14.3
|
三资企业
|
7589715
|
14.9
|
其它企业
|
138824
|
3.0
|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服装产量19494万件,下降18.5%;皮鞋产量4924万双,增长4.8%;橡胶轮胎外胎593万条,增长5.4%;金属集装箱166万立方米,下降39.7%;摩托车59万辆,增长70.5%;房间空气调节器415万台,增长39.7%;照相机247万台,下降27.3%。
表三 规模以上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指标名称
|
单位
|
产量
|
比上年增减%
|
发电量
|
万千瓦时
|
91515
|
-17.5
|
食用植物油
|
吨
|
2700
|
-38.0
|
糖果
|
吨
|
12043
|
4.2
|
布
|
万米
|
26740
|
2.6
|
印染布
|
万米
|
9471
|
-8.7
|
服装
|
万件
|
19494
|
-18.5
|
皮鞋
|
万双
|
4924
|
4.8
|
合成氨
|
吨
|
28816
|
0.5
|
橡胶轮胎外胎
|
万条
|
593
|
5.4
|
水泥
|
万吨
|
37
|
-14.7
|
塑料制品
|
吨
|
83235
|
1.5
|
金属集装箱
|
万立方米
|
166
|
-39.7
|
改装汽车
|
辆
|
17
|
-50.0
|
电力电缆
|
千米
|
32311
|
-40.7
|
电线
|
千米
|
679046
|
4.4
|
钢材
|
万吨
|
97
|
8.7
|
变压器
|
万千伏安
|
147
|
-28.0
|
摩托车
|
万辆
|
59
|
70.5
|
家用电风扇
|
万台
|
93
|
-32.4
|
房间空气调节器
|
万台
|
415
|
39.7
|
照相机
|
万台
|
247
|
-27.3
|
建筑业平稳增长。全年完成建筑安装工程量143.83亿元,增长17.3%。建筑业增加值34.34亿元,增长3.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回升。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0.51亿元,增长14.8%。其中,基建投资67.36亿元,增长9.9%;更新改造投资40.47亿元,增长34.7%;房地产开发投资66.15亿元,增长4.8%;其他投资6.53亿元,增长129.3%。在基建投资中,大学城投资15.25亿元,下降30.9%。
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制造业投资38.22亿元,增长33.3%;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投资10.67亿元,增长5.2%;房地产业79.12亿元,增长15.0%;教育投资18.98亿元,下降26.0%;其他投资33.52亿元,增长39.5%。
全年房屋施工面积961.85万平方米,下降4.1%;房屋竣工面积397.24万平方米,增长44.1%;商品房销售面积244.48万平方米,增长0.1%;商品房销售合同金额177.37亿元,增长36.3%。
五、国内贸易
2007年,番禺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30亿元,增长23.0%。其中,批发零售行业261.46亿元,增长21.7%;住宿和餐饮业70.84亿元,增长28.2%。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456.24亿元,增长10.7%。
大型商贸项目不断进驻我区,各种业态商业共同发展,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的市场销售格局。全年商品销售总额超亿元企业有40家。城乡集市贸易市场商品丰富,成交额超亿元的大型集市贸易市场有6个。
六、对外经济
外贸进出口快速增长。2007年,海关进出口总额达135.73亿美元,增长16.2%。其中:进口总额82.81亿美元,增长16.8%;出口总额52.92亿美元,增长15.3%。一般贸易出口快速增长,出口结构优化。全年一般贸易出口额18.73亿美元,增长30.7%,占全区出口比重22.6%,较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全年对亚洲、美洲、欧洲三地区出口额分别为38.60亿美元、28.73亿美元和13.03亿美元,分别增长19.5%、10.1%和19.5%。
全年新签三资企业项目达149个,下降4.5%,合同利用外资5.75亿美元,增长116.6%,实际利用外资3.10亿美元,增长10.3%。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年末机动车拥有量38.99万辆,下降2.2%。其中,汽车13.24万辆,增长15.2%;摩托车25.50万辆,下降9.3%。年末公路通车里程
邮电通讯业务发展较快,现代化通讯工具进一步普及。年末电话机数58.35万部,增长5.9%;电话交换机容量67.78万门,增长5.6%;市话实占交换机总容量58.80万门, 增长9.9%;程控电话普及率59.84部/百人,增长2.9%;小灵通用户17.05万户,下降6.1%;因特网用户20.31万户,增长16.5%。
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达1155.26人次,增长35.5%,实现旅游总收入52.14亿元,增长33.6%。
八、财政、金融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7.20亿元,增长18.7%;可支配财力60.69亿元;地方财政支出53.26亿元,增长13.4%。
金融机构贷款快速增长。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084.27亿元,比年初增长13.0%;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539.49亿元,比年初增长25.7%。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2007年政府注重对科技的投入,推动了科技事业的发展。全年科技三项费用11391万元,增长12.6%。
科技创新步伐加快,科技服务支撑体系不断完善。全年开发重点科技项目6项,其中已投产应用3项。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2家、民营科技企业7家、企业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7家。全年共鉴定科技成果3项,推广及应用科技成果19项;全区专利申请1593个,批准专利授权1134个,分别增长11.9%和23.3%。
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年末已取得专业技术职称人数达41714人,其中,高级职称1848人,中级职称11726人,初级职称28140人。
教育事业有新的发展。全年投入教育经费12.71亿元,增长26.1%。教育综合改造工程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办学条件继续改善。2007年,全区共有幼儿园321所,在园幼儿5.42万人,增长7.4%。普通小学179所,在校学生12.84万人,增长2.2%。普通中学61所,在校学生8.58万人,增长2.8%;其中,高中2.80万人,增长3.3%,初中5.78万人,增长2.5%。年末教育强镇达10个,较上年增加1个,省市一级中小学校76所。
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继续发展。2007年全区有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7所,在校学生8068人。成人中小学校8所,注册学生942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共24 个班。在校残疾学生807人。
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均达100%。全区报考普通高考人数8780人,增长6.9%。其中:普通高校上线人数7226人,上线率达82.3%;录取总人数7409人,录取率达84.4%,其中,本科生3550人,专科生3859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各种文化设施不断完善。现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间;公共图书馆1间,藏书44.50万册;博物馆1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
医疗卫生事业有新的发展。全区共有各类卫生医疗机构515个,卫生部门医院17间;医疗病床4941张;卫生人员9638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3315人,注册护士2517人。
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再创佳绩。2007年,番禺籍运动员参加国际比赛获金牌6块;全国比赛获金牌33块、银牌20块、铜牌19块;省比赛获金牌23块、银牌24块、铜牌20块;市比赛获金牌246块,银牌79块、铜牌73块。
十一、环境保护
加大了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城市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区有监测站1个,环境监测人员31人。全年总投资11272万元,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56个,加强了对1个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全区工业废水排放总量1516.28万吨,上升8.2%,排放达标率99.94%,上升0.86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19.25万吨,下降11.3%,综合利用率99.69%,提高8.46个百分点;机动车尾气首检达标率95.4%,上升1.2个百分点;区域环境噪声平均56.4分贝,与上年持平,交通干线噪声平均68.3分贝,下降0.2分贝。据我区三个空气监测点的数据显示,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的天数达324天,比上年增加10天。
改善和整治城区环境卫生和交通秩序。2007年处理各类城管违章案件1.14万宗,教育处理各类违章案件15.96万宗,美化、净化了城区环境。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年末全区户籍人口97.5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75万人,增长2.9%。全区出生人口9790人,人口出生率10.35‰,上升0.11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4.40‰,上升0.07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5.95‰,上升0.04个千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提高。2007年全区职工年平均工资26792元,增长8.6%。据我区100户城镇居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448元,增长6.3%;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注:
本公报所列数据是初步统计数。
公报中番禺区生产总值、各产业的产值、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则按可比价格计算。
人口数按公安部门总人口统计口径,未包外来人口。
公报中的各项增、降比例,除注明外均与上年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