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治政府建设 > 部门

广州市番禺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关于2021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来源:番禺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发布时间:2021-12-15 11:20:25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番禺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总体要求,严格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和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求,始终坚持以全程电子化为主、自助办理为辅、人工服务为补的智慧政务模式为发展方向,全力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积极探索政务服务新模式,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不断提高企业和群众办事的便利度、舒心度,为全区全面推进法治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保驾护航。全区1472项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99.32%办事不用跑;1023项行政许可事项99.71%实现四级办理深度(零到场),压缩审批时限94.58%、89.64%实现即办;1986项依申请及公共服务事项100%可网办,89.93%免快递全流程网办,通过“政务晓屋”、一网通办等方式100%实现区域通办。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党支部在全省“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上被评为“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5G+VR“政务晓屋”项目荣获第九届广东省市直机关“先锋杯”工作创新大赛二等奖、2021年广州市区直机关工作创新大赛二等奖、2020-2021年度广州市市域社会治理创新项目大赛总决赛三等奖,入选中国政务服务博览会2021政务服务品牌创建典型案例。番禺区政务服务中心荣获“全国政务服务最具创新力政务服务大厅”“广东省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等称号。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全面领导

  (一)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全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一是召开党组、行政例会和政务中心党委会,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利用公众媒体等载体深入开展学习宣传,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精神深入人心。二是按照党代会确定的“七个化”新目标和“五个再”要求,精心谋划政务服务改革、数字政府建设工作重点,切实将全区政务服务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推上新台阶。三是召开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动员大会以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不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扎实推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地落实

  (二)坚持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中心大党委政治优势。一是加强党史学习教育,领导政治建设再提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会议精神。二是加快政务服务深改革,创新设立广州市番禺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党委”,将支部建在业务链块上,以“大党委”为平台抓手,建立党委议事决策制度,定期召开党委会议研究推进“放管服”改革、政务服务集约融合等重大问题,实现质量效能再升级

  (三)党政主要领导尽职履责,持续深化制度措施落实。一是主要领导加强认识进一步提高学法用法理念,充分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依法行政,保证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二是依法行政全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推进全区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工作,全面落实“数字政府”三年总体规划及实施方案三是重视法治用人导向强化队伍建设,把好法律风险防控关,确保政务服务和日常职能工作中依法行政。四是主动接受监督依法推动政务公开,公示单位职能、内设机构、领导班子等重要信息,发布服务质量监督、信访投诉举电话等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四)学习活动形式多样,优化融合法治党廉内容组织形式多样的法治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到广州农讲所纪念馆、广州起义纪念馆、新造红色文化馆等教育基地瞻仰学习,观看建党百年广州市番禺区主题档案展、“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主题档案文献展,观看“两优一先”先进事迹及《特权之蚀》等系列专题纪律教育警示视频。

  二、标准引领,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一)持续深化政务服务标准化。一是完善“政务晓屋”标准化建设。制定《关于建设5G+VR 新型智慧政务服务体系改革方案》《番禺区“政务晓屋”服务运行管理操作指引》《“政务晓屋”座席服务礼仪规范》。二是持续推进政策兑现集成服务。全区现行有效的政策兑现服务事项共69项,已实现全流程网办20项,进驻区政务中心综合窗集成受理38项,延伸镇街村()办理13项。截至11月30日,受理政策兑现事项283宗。依托区政策兑现服务平台集中发布各项政策文件48条、政策解读52条并提供在线申办服务,实现政策兑现一网通办。

  (二)持续强化政务服务规范化管理。一是区政务服务中心对16个镇街政务服务中心、村(公共服务站开展了30次的服务质量暗访检查,进一步核实政务服务效能第三方调查报告发现的问题,现场指出取号、服务质量等存在问题并作了整改指导,组织召开8次协调会进一步提升镇街政务服务中心、村(公共服务站服务水平。二是贯彻落实“好差评”工作。2021年1-11月番禺区“好差评”综合得分9.88,政务服务质量评分平均为9.9分,“好评率”达99.99%,差评整改率、大厅推广度均达100%。好差评各月综合评分均在全市同级区域排名前四,11月综合评分10分,排名第一。

  三、深化“放管服”改革,构建政务服务新格局

  (一)有序开展事权承接下放。一是稳妥承接市级下放事权,指导区14个部门认领事项编制办事指南并对外发布,完成了2297项重心下移事项、11项下放事项、119项委托事项认领及发布工作。二是梳理市级行政职权下放新需求。先后两次组织全区36个部门,在年初承接市级下放的市行政职权事项的基础上,继续梳理提出市级行政职权下放新需求。经汇总2次梳理结果,共提出7项需由市下放至区的行政权力事项,并以区政府名义上报市政府办公厅。

  (二)加快推进审批改革。一是加快推动告知承诺制审批,由政务服务机构公布告知条件要求、申请人作出书面承诺且承担相应责任、政务服务机构作出办理决定,全区951项依申请事项实现告知承诺制审批,占比65.09%。二是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针对企业群众办理频率最高的事项,梳理一件事套餐。6月,在全省率先推行不动产继承一件事套餐式服务模式,办理材料压缩率65.5%,办理时限节约54.1%,申请人减少跑动60%。截至11月30日,已有股权转让一件事、企业注销联办一件事、渔船捕捞一件事等25个套餐落地实施。三是推动“无纸质证明”城市建设。全区1683项事项可以实现申请人无需提供纸质材料办理。四是大力推进跨域通办,以优化办理流程实现全流程网办、一网通办促进跨域通办为主,以政务晓屋办理为补充,组织业务部门有序做好梳理优化,现已纳入跨域通办事项1704项。五是开展减材料专项行动,为各部门电子证照用证提供技术支撑,实现1943份申请材料通过调用电子证照可免提交,4674份材料可减免提交纸质件,325份材料可共享复用,办事指南精简申请材料153份。

  (三)完善事项管理强化监管支撑。一是梳理“互联网+监管”

  系统监管事项。牵头组织35个部门启用省“互联网+监管”系统开展监管事项梳理工作,完成752项监管事项认领工作,填报实施清单890项,填报完成率及完备率均达100%。二是依托信用信息平台强化承诺履约监管。在番禺区信用数据采集及信用服务平台开发商事主体场地核验模块,及时将新开办市场主体承诺信息分发至各镇街,由各镇街7日内完成现场核查,对于存在承诺信息不符的情况,及时记录并预警,相关部门跟进后续监管有关工作,实现告知承诺制事项闭环管理。

  四、树立数字政府新理念,助推治理体系现代化

  (一)信息化基础不断夯实。一是推进数字新基础设施建设,召开专题工作会,部署任务、明确重点,截止11月30日,全区年度新建5G基站2032座,累计建成9174座;制定印发《番禺区农村“三线”整治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分工、细化整治流程,协调处理农村“三线”问题126处,解决信号盲区218个;加快智慧灯杆建设,南站环站和区政府周边(盛泰路、番禺大道)智慧灯杆建设项目进入项目实施阶段。二是抓实网络运维安全管理,展开安全隐患自查自纠。截至11月底,安全扫描3587次,输出漏洞扫描报告557份,发出整改通告37份,处置信息安全事件501次。三是开展政务外网IPV6网络改造,升级党政机关电子邮箱系统系统,推进4GOA系统升级工作。2021年在区政府门户网站共计发布信息34000多条,组织巡查40余次,整改问题300多个。

  (二)有的放矢推动智慧城市建设逐步开展。一是开展番禺区智慧城市专题调研,对接30多个单位,输出《番禺区智慧城市评估报告》,围绕智慧城市发展现状、重点举措建议及重点工程三个方面,量身制定了番禺区智慧城市建设五大行动。二是深化智能化无人机系统应用,突出应急管理、智慧交通、生态环保等方面,对接69个单位应用需求,已在莲花山边防派出所部署1个节点,并在沙湾水道、陈村水道、紫坭河等11条河涌开展河涌巡检试点应用。三是推进民生卡应用,在智慧政务、交通、教育医疗和旅游等领域持续发力,2021年新发民生卡3.8万张,累计发卡161.7万张,使用次数超5800万次。四是研发智能验码一体机,通过刷身份证让健康码核验缩短至1秒钟,彻底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已在政务中心、医院、公园等公共服务场所部署73台,使用超94.6万人次。

  (三)数字赋能促进社会治理模式转型创新。一是推进大数据基础治理,邀请多个大数据领域专家团队开展多轮调研,拟定番禺区大数据治理方案和治理框架,新增番禺区大数据治理平台升级建设项目,该项目正处于财政审核状态。二是制定并印发《番禺区推行首席数据官制度试点实施方案》,在全区46个单位构建覆盖全区、纵向贯通、横线协同的区和镇(街)两级一体联动的首席数据官制度。三是深入开展数据资源普查工作,统筹组织全区各部门将依申请类事项及公共服务类事项审批结果梳理、编制成数据资源目录。针对省筛选出的776项依申请类事项及公共服务类事项,已实现应编尽编、100%全覆盖。四是强化数据资源融合利用,持续加强民生档案系统建设,截至2021年11月底,区数据中心今年交换数据达23.33亿条,日均交换量达694.64万条。民生档案库拥有261.69万条人口基础数据、法人档案信息库数据统计量为41.36万条。

  (四)强化应用推动智慧政务平台深化拓展。一是推进“穗智管”区级平台建设,完成“穗智管”平台区级标准屏建设,对接监控视频和视频会议终端,市区两级城市完成监测联动。二是建设“穗好办”番禺专区,全面梳理服务事项,选定了101项区级统建政务服务事项和10项区级特色政务服务事项入驻专区。三是完成番商通1.0版研发,上线后群众或企业可实现全程无纸化网上申办场地证明、场地核验等事项。四是建设番禺区信用数据采集及信用服务平台,实现信用数据实时归集、可信共享,实现信用体系与行政业务的深度融合。五是推进公建配套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实现土地出让、设计方案审查及调整、工程规划、工程施工、工程验收、工程移交等业务的实施跟踪。六是推进行政执法两平台部署,精细化对接应用需求,拟定具体方案,已获区政府立项,正在开展项目采购工作。

  五、存在问题

  (一)部门运用信息化技术提高服务效能、优化服务水平方面还有提升空间。部门自我革新意识还有待加强,电子证照、数据共享、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网络实名核验等信息化技术应用还不够深入,涉及面还不够广。政务服务标准化、精细化程度仍然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业务系统信息化支撑以及互联互通程度仍然未能满足改革需求。部门使用的垂直业务系统仍然存在无法调用电子证照、不能提供秒批秒办等问题,区级部门业务数据横向共享利用程度不高,难以支撑审批改革、后续监管向纵深方向发展。

  (三)“数字政府”及大数据建设统筹管理力度有待加强。区、各部门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原有两级独立管理模式不适应数字政府改革建设要求;系统建设标准不统一,省垂、市垂系统难联通,基层系统重复建设,数据多头采集、重复录入;政务平台“统”而不“通”,集约共享、协同创新力度不足;仍未实现“数字政府”改革“运管分类”的工作机制。

  六、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进一步推动简政放权、减证便民。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做好依申请和公共服务区级事权下放镇街的梳理工作; 深化“一件事”套餐建设工作,提供更多法人和自然人全生命周期一件事套餐服务。持续推进“减材料、做实事、省心办”专项行动,深入推进政务服务“四免”优化专项工作,拓展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等应用;继续深化推行政务服务告知承诺制。

  (二)继续深化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工作。建设智能导办系统,争取以优秀成绩通过省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验收,并争取创建国家标准化试点;持续推进 5G+VR 新型智慧政务服务体系改革,建设全国一体化政务晓屋共享平台、云政务服务大厅;探索开展政务服务大厅服务统一监管工作,完善区、街(镇)综合性服务大厅集中服务模式。持续推进“穗好办”番禺专区建设,实现“穗好办”和“禺好办”无缝对接,将“禺好办”打造为区移动服务平台总入口,推动政务服务网上办事从“可用”向“好用”转变。

  (三)提高智慧政府治理水平。推进落实《广州市番禺区建设“数字政府”推动大数据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重点项目建设,按照《番禺区大数据及数字政府建设“十四五”规划》,抓紧抓实首席数据官试点建设任务,推进“大数据治理平台升级建设”,加快推进5G、智慧灯杆、智能化无人机系统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部署,为智慧城市建设打牢基础。加快推进一网统管“禺智管”平台建设,对接收集各部门、镇街建设需求,制定“禺智管”区级平台建设方案,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