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法制办的指导下,在区人大的大力支持和监督下,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贯彻落实《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法治政府建设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围绕区的中心工作,将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和法治手段贯穿于政府治理的各个环节,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在创新思路上谋发展,在改进方法上下功夫,在提升实效上求突破,依法行政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加快建设幸福美丽番禺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2017年主要工作和成效
(一)抓全局促发展,做到“三个到位”,在统揽依法行政工作全局上赢得主动
1.组织领导到位。积极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区政府、职能部门和镇(街)成立了以行政首长为组长的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工作强大合力。区政府常务会议多次听取了年度法治政府建设、行政复议及相关依法行政工作情况汇报,着力解决在法治政府建设中遇到的难点问题。严格落实依法行政工作报告制度,主动向市政府、区委常委会和区人大常委会报告上年度依法行政工作。大力推进区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邀请高校教授在区政府常务会议上专题讲解政府信息公开相关法律知识,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
2.部署落实到位。科学谋划,制定区政府2017年依法行政工作要点,把上级下达的各项依法行政任务分解细化到年度重点工作中,做到有计划、分步骤推进。突出工作特色,继续推进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工作,选定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区市场监管局、沙湾镇政府、钟村街道办事处为第二批依法行政示范工作创建单位,发挥示范单位的引导、带动和辐射作用,为全区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打造一批样板。强化监督考核,将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法治政府建设成效纳入年度考核体系,激励各单位主动开展依法行政工作的“硬约束”。
3.工作保障到位。以队伍建设为切入点,提升依法行政工作保障能力。一方面借用“外脑”智慧,优化政府法律顾问架构。按照构建由政府法制机构主导、适应政府运行特点、运转高效的政府法律顾问工作机制的要求,率先成立区政府法律顾问室,公开选聘了2家律师所和10名知名教授和律师精英组成区政府法律顾问专家团,同时大部分职能部门和镇(街)外聘了律师担任法律顾问,为政府工作提供法律支持。另一方面推动关口“前移”,延伸依法行政工作触角。要求部门和镇(街)设置法制员负责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并举办了两期法制员业务培训班,邀请法院、市法制办和市属相关部门的专家以及国内高等院校的法学教授讲授依法行政工作的热点和难点知识,对2017年典型行政案例进行点评培训,提升基层法制员业务能力。
(二)广言路汇民智,严把“三大关口”,在依法科学民主决策中降低法律风险
1.严把决策程序关。实行重大行政决策项目目录化管理,制定了《2017年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和听证事项目录》。实行民生工作“开门”选,向社会各界、区“两代表一委员”、区直各部门、镇(街)广泛征集2017年十件民生实事意见,切实把民生事办成“民心事”。在区政府门户网站设置“调查征集”栏目,通过网络公开征集市民对旅游景点建设、番禺区图书馆新馆建设等工作的意见,充分吸取群众智慧,确保行政决策的专业导向、民意导向。
2.严把决策审查关。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要求区法制办列席区政府常务会议,政府和部门作出重大行政决策、重大行政执法决定前均交由法制机构、法制员进行合法性审查。政府法制机构、法制员主动靠前,积极在重点工程项目等领域加强法律研究,从专业视角提出有前瞻性、战略性、综合性的意见建议。经区法制办审查并出具的各类法律意见达到700多件,区政府常务会议中涉及区法制办出具书面意见的议题达60多项,政府依法决策的“安全栏”和“防火墙”加快构筑、不断强化。
3.严把决策实施关。推广应用区政府督查系统,落实通报考核、督办专报、督办提醒、现场督查制度。主动跟踪行政决策执行实施情况对于进度严重滞后的项目,运用多种方式加速项目进度。
(三)化纠纷促和谐,推行“三项举措”,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落实法治化要求
1.凸显行政复议在化解行政争议中的主渠道作用。2017年区政府新收行政复议申请170件,同比增长54.55%,100%的复议案件在法定时限内办结。为提升案件办理质效,区法制办顺应大数据时代的新要求,积极打造“互联网+复议应诉”新模式,开发番禺区行政复议应诉案件管理信息系统,加快数字化行政复议庭建设,不断提升行政复议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力求使每一件案件办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铁案”。区政府行政复议工作有效发挥“纠错”和“救济”作用,实现“两高一低”效果。一是行政复议综合纠错率保持在高位,占办结案件的47.18%,通过撤销、责令限期履行、确认原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方式直接纠错案件21件,通过调解、和解等方式间接纠错的案件有46件,两项合计67件,对纠正行政执法行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二是行政复议案件“案结事了”率高,约85%的行政争议在复议阶段得到有效解决,经行政复议程序后再进入行政诉讼程序的案件25件,占办结案件的15.34%。三是行政复议结果败诉率低,实现“零败诉”的目标。2017年区政府作出的行政复议决定无一件被法院撤改,行政复议案件办理水平明显提升。
2.大幅提升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2017年区政府行政应诉案件持续高发,面对这样的形势下,区政府以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为抓手,建立“党委重视、人大监督、政府主导”的良好推进机制,以多方力量推动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的落地生根,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化解行政争议。区政府领导率先垂范,发挥标杆示范引领作用,近两年区长和3名副区长先后出庭应诉,陈德俊区长连续2年出庭应诉,起到良好示范效应。区政府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实现“三高”效果,被中央电视台、新华网等多个主流媒体作了积极正面的宣传报道。一是负责人出庭量创历史新高。全区负责人按规定应出庭应诉52件,实际出庭应诉142件,同比增长294.44%,其中区长、副区长出庭应诉的案件32件,区领导出庭数量居广州前列。二是“一把手”出庭应诉积极性高。“一把手”出庭案件50件,同比增长733.33%,区市场监管局、市桥街等单位“一把手”主动参与相关案件庭审。三是负责人出庭数占已开庭审理案件的比例逐步提高,提高至2017年64.84%。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区住房建设局、市桥街道办事处等单位实际出庭的案件数量均多于应当出庭的案件数量,超额完成市要求的工作任务。
3.全力打造基层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统一领导、配套联动、齐抓共管的大调解、大信访工作机制。组建人民调解专家库,成立全省首个以律师个人命名的调解工作室、广州市首家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及本区首个道路交通事故调解工作室。2017年全区各级调解组织共排查调处矛盾纠纷8076宗,成功调解8011宗,成功调解数同比上升181.30%,调解成功率达99.20%。以实行网上信访、诉访分离、联合接访为重点,深入推广“云信访”系统应用,使“云信访”系统的覆盖率和信访应录案件录入率达到100%。坚持诉访分离和依法逐级走访,落实领导包案和接访下访工作,健全完善领导干部群众接待日制度,完善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管理,充分发挥联合接访、共同会诊等工作机制作用。
(四)抓改革促服务,把握“三个引领”,在服务经济发展中发挥先导作用
1.以制度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突出抓好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制度设计,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全年区政府和部门出台规范性文件29份,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制定本区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标准化战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综合治税工作管理规定、扶持电子商务发展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等规定,为我区打造创新经济发展格局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规范农村管理、提升农村经济活力方面,制定本区旧村庄更新改造项目公开引入合作企业指导意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实施细则、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实施细则等规定。加大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力度,对涉及“放管服”的91份现行有效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其中保留71件,修改13件,废止7件。规范性文件审查与备案更趋规范,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前置审查、廉洁性评估和有效期制度得到有效落实,主动将2017年区政府出台的16份规范性文件向区人大报备,报备率100%。
2.以深化“放管服”引领服务水平提升。以“放”为先导,积极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对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中的76项进行变更调整,为行政审批事项编制办事指南和业务手册方便群众办事。以“管”为基础,通过年度报告、在本单位门户网站公示以及重点抽查等方式,组织全区39个单位开展2016年度行政许可实施和监督管理情况年度评价工作。制订《番禺区清理规范区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工作方案》,取消政府部门设定的区域性、行业性或部门间中介服务机构执业限制、限额管理,促进中介服务市场健康发展。以“服”为目的,不断拓宽“一窗式”、“一口式”集成服务范围,2017年“一口式”受理总数5372份。此外,重点项目服务专窗共办理绿色通道服务280项,节约办理时间3423个工作日。
3.以落实政务公开引领“阳光政府”建设。推进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做好区政府网站建设和管理工作。认真开展区政府门户网站迎检和全区政府网站考评工作。及时公布区政府重大政策及重要政务活动信息,在区政府门户网站发布政务信息3187条。各单位主动向社会公开本单位预算、决算及“三公”经费、会议费信息。依托政府门户网“互动访谈”栏目加强政民互动,完成关于落实全面两孩政策,应对生育高峰等12期访谈活动。全面启用新版广州市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管理系统,促使依申请公开服务更加便民快捷。
(五)抓监督促效能,强化“三大监督”,在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中优化发展环境
1.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政协报告,强化接受外部监督的行动自觉。依法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报告垃圾分类、整治交通拥堵“黑点”、水浸“黑点”治理、儿童医院建设、校园安全、品质化提升公园广场环境、广州大学城、广州亚运城和广州南站地区教育配套、整治违法小作坊及非法餐饮店等重点工作推进情况。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积极搭建建议提案沟通平台,通过举办座谈会、工作会议、建议提案办理培训班等活动进一步密切部门与各代表之间的沟通联系。2017年共接办区人大建议146件和政协提案74件,均已交各承办单位落实办理。
2.持续构建行政执法规范化体系,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建立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推动审核关口前移,27个行政执法单位制定本单位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审核范围和时限。推行行政执法数据公开,40个执法单位在第一季度公开上一年度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等行政执法数据,行政执法逐步纳入公开透明的轨道。试行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推动执法监督创新,区国税局、区安全监管局、区公安分局等单位试点推行电子记录行政执法全过程,使行政执法实现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
3.大力推进廉洁番禺建设,强化纪检监察监督。制定《区直有关单位落实2017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分工》,明确36项重点任务和党委、纪委责任清单。发挥派驻监督“探头”作用,设立15个派驻纪检组,实现对全区区直单位和镇(街)的派驻全覆盖。
二、2018年依法行政工作思路
2018年,区政府将继续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国务院《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坚持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行为的全过程,实现法治政府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统一、相互促进,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健全宏观指导机制,推动依法行政工作向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转变
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建设法治政府摆在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制定年度依法行政工作要点,确定依法行政工作的阶段性目标和具体任务。完善依法行政定期报告制度,通过政府网站向社会公开上年度依法行政工作情况。继续大力推行区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完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学法制度,深入学习《广州市依法行政条例》,进一步提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积极开展第二批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评审活动,培育法治政府建设先进典型,发挥典型引领和示范作用。以绩效考核为依托,科学设置依法行政考核指标,发挥考核评价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推动作用。
(二)建立上下联动机制,推动依法行政向全区各项工作渗透
按照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要求,狠抓依法行政工作架构建设,健全本区以政府和部门法制机构人员为主,吸收专家和律师参加的政府法律顾问队伍,制定本区行政机关聘请常年法律顾问管理办法,要求职能部门和镇(街)外聘律师担任法律顾问,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不断加强法制员培训力度,举办以出具法律意见、复议、诉讼、听证和案件审核等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员培训班。进一步盘活整合区内法律资源,共同为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番禺服务。
(三)完善行政决策机制,推动重大行政决策工作向维护权威性与保障合法性相结合转变
健全依法决策机制,确保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增强公众参与实效,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注重听取区人大、区政协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加强合法性审查,保证法制机构、法律顾问在制定重大行政决策、推进依法行政中发挥积极作用,形成“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补救”的政府法律风险防控体系。
(四)打造法治政务服务环境,引导和促进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重点领域制度建设,落实制度建设“三统一”制度,主动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备区政府出台的规范性文件。完善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制定行政职权运行流程图。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行政审批“集成服务”,动态调整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推行本区行政审批标准化研究和公共服务事项梳理,优化办事审批流程。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拓宽政府信息公开渠道,加强财政预算、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重点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创新政务公开方式,加强互联网政务信息数据服务平台和便民服务平台建设,提高政务公开信息化、集中化水平。
(五)建立长效执法监督机制,强化对行政行为的规范约束
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工作机制,加大行政执法检查和对个案的监督力度。继续发挥行政复议化解矛盾纠纷和层级监督作用,加强复议应诉能力建设,加快行政复议审理庭建设,完善复议应诉案件管理系统,增强行政复议的专业性、透明度和公信力。完善行政争议排查制度,健全人民调解、信访、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相衔接的工作机制。强化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坚定不移推进基层正风反腐,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保持惩贪治腐的高压态势。
2018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