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基层精神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医疗资源与社会工作有机融合,在区残联与区卫健局的协同推进下,3月,番禺区社区精神康复综合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精综”)与全区16个镇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了社区精神康复技术支持合同,实现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社区精神康复服务机构信息互通、资源互补的实践性突破。为我区持证精神残疾人提供了更及时、高效、便捷的多元服务。
一是构建双向转介机制,优化康复路径。精综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深化资源整合,建立双向康复转介机制,通过联合走访、资源互通,根据实际需求为辖区内精神障碍患者或家属提供康复建议、康复效果评估和转诊评估等针对性强、匹配度高的专业化服务。对病情反复的患者进行转诊评估并转介医院,对病情稳定的患者实施社区康复介入,落实动态跟踪,定期检视康复效果并推荐外出就业,“医社”双向转介机制实现了就医与康复从单线输出向“治疗-转介-社区康复-就业支持”闭环管理转变,推动精神康复资源精准投放和服务效能靶向提升。
二是培育精防社工队伍,提升基层服务效能。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按需为精综开展技术支持,加强精综社工在病情评估、不良反应识别、药物管理、沟通技巧等精康服务专业知识培训,培育技术精湛、业务娴熟、服务优良的基层精防队伍,有效补足基层精防队伍中社会工作者的缺口。同时,借助“医社”联动平台,通过开展教育讲座、社区宣传、心理健康培训等形式多样的精神卫生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全民对精神健康的认知度,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精神健康的良好氛围。
三是协同发展同步共进,确保机制稳固长效。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通过定期联席会议、个案研讨会等方式,动态跟踪精神障碍康复者康复进展,分析机制运行中的瓶颈问题,系统总结并共享典型案例与经验做法。整合医疗机构、社区康复机构及志愿组织资源,搭建社会支持网络,协同破解患者在用药管理、危机干预及社会融入等环节的难题,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多元化帮助和服务,确保各环节无缝衔接,最终实现服务可持续、康复成效可量化、社会支持网络可巩固的精神康复服务新格局。
(区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