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番禺区司法局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做好人民调解各项工作,提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法治化水平。
一是搭建“金字塔”调解组织框架。锚定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调解格局,纵向以“区调解中心”“区非诉讼服务中心”“区诉调中心”为塔尖,16个镇街调委会为塔身,以村(社区)调解组织为塔基,建成调解组织378个;横向强化部门协作,由调委会向法院(含基层法庭)、派出所派驻工作室24个,联合市监、妇联、人社等部门设立25个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成立区知识产权纠纷调委会、消费纠纷调委会、巨大创意产业园多元矛盾纠纷调解室,延伸调解触角。
二是构建“多元化”调解联动格局。成立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围绕两会、岁末年初等重大节点安保维稳部署,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参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深化与法院、公安、信访等部门联动,针对久调不下、历史遗留等疑难复杂案件,构建重大案件会商制度,凝聚部门合力共同商讨解纷。2025年1-3月,全区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矛盾纠纷767宗,调解成功率100%,协议涉及金额1.13亿。
三是组建“专兼精”调解人员队伍。专职队伍承担一般矛盾纠纷调解任务,优先选聘学历为大专以上,有法律、调解实务经验的中青年,目前共有专职调解员29名;兼职队伍承担简易矛盾纠纷就地化解任务,广纳社工、网格员、村居委员等人员,在2024年人民调解员等级评定中,全区获评二级人民调解员2人、三级人民调解员21人、四级人民调解员23人;精英队伍承担疑难复杂纠纷化解任务,2023年10月推出以司法所所长、法官、检察官、律师为主力军的“禺城解纷队”专业解纷队伍,成立至今已调解各类案件3298件。
四是培育“本土化”调解特色品牌。石碁镇有序推行“校园小小调解员”机制,助推教育事业、人民调解工作高质量融合发展。沙湾街深度融合岭南优秀传统文化与人民调解工作,打造首批“祠堂说理”调解工作室,进一步夯实农村法治基础。桥南街坚持党建引领,“五社联动”,建设“昊龙客厅·书记有约”项目,探索社区治理新路径。大石街不断完善产业园区矛盾纠纷多元调解机制,有效整合园区公法站、网格服务站、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力量,促进矛盾纠纷就地排查化解。
下一步,区司法局将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规范调解组织、队伍、机制和保障建设,进一步发挥人民调解在社会治理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区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