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113007523488C/2023-16350 分类:
发布机构: 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23-12-21
名称: 番禺区乘势而上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开好局起好步
文号: 发布日期: 2023-12-21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番禺区乘势而上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开好局起好步

发布日期:2023-12-21  浏览次数:-

  立足产业基础,全面燃起“二次创业”激情,初步构建起牵引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千亿矩阵”;在全市率先建成“番禺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指挥调度信息平台”,以数据赋能城乡基层治理;深挖特色文化资源,把握城脉、文脉、商脉传承融合,打造“珠水金声 粤韵乐乡”广东音乐文化品牌……自省委、省政府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号角吹响以来,番禺区闻令而动,乘势而上,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12”思路举措,深刻认识实施“百千万工程”的战略方向,以走在前列的精神状态和干在实处的工作姿态,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取得良好开局。

1221p1-1_b.jpg

番禺区坚持高质量发展引领,推动汽车制造业加速向全产业链迈进。图广汽乘用车总部

  强化产业支撑   打造千亿矩阵

  产业兴则百业兴。番禺区始终将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积极立足产业基础,发挥区位优势,全面燃起“二次创业”激情,初步构建起牵引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千亿矩阵”,支撑“百千万工程”不断走深走实。强化制造业当家,制订发布《番禺区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布局规划》,番禺经开区从9.1平方公里扩展至213平方公里、汽车产业企业比2021年增加18家达到54家,预计全年实现汽车产量超80万辆。立足服装、珠宝等雄厚产业基础,探索打造千亿时尚产业。区内的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以1047亿元营收荣登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87位,在市民营企业中位列第一。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2家,1-11月,番禺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662.33亿元、增长12.1%,排名全市第二。在12月中旬刚刚发布的《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区(2023)》名单中,番禺区位列第18位。

  强化智慧赋能  建成信息平台

  在大龙街旧水坑村综治中心的控制室,一面“智慧大屏”映入眼帘,105个高清视频监控、54支人面识别摄像枪让全村各街巷一览无余。旧水坑村是番禺区典型的城中村之一,来穗人口近3万人,是户籍人口的10倍。2023年以来,该村扎实实施“百千万工程”,推进新增监控设备的安装工作,100%覆盖重点部位和场所。

  2023年以来,番禺区以推进“百千万工程”为契机,聚焦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底数不清、账本不一、效率不高”等问题,持续优化治理平台,通过升级改造,在全市率先建成“番禺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指挥调度信息平台”,着力提升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效能。通过大数据、融合通信、人工智能等技术,整合数据、视频、物联设备等资源,拓展业务应用,数据赋能番禺区城乡基层治理。目前平台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据了解,信息平台汇聚全区26个部门71个系统100个行政村超过1.33亿条数据,构建“党建、人、屋、车、场、网、企、事、安全管控”九个一张图专题,摸清底数,赋能管理,形成动态底册,实现区、镇街、村一本账,助力基层巡查、治理精细化。下一步,番禺区还将把平台系统覆盖至全区177条行政村,全面提升基层管理智慧化、智能化水平。

  强化示范引领  开展典型培育

  在2023年11月初公布的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中,番禺区共有1个镇、5条村入选。1个典型镇是石楼镇,5条典型村分别是石楼镇大岭村、石碁镇桥山村、大龙街旧水坑村和新水坑村、沙湾街沙湾北村。为全力抓好典型镇村培育,番禺区上下高度重视,区委主要领导先后6次带队现场办公,研究听取规划设计、特色挖掘、施工建设等情况。

  对标先进典型,分批组织部门、镇村干部赴浙江省湖州市、茂名市高州、信宜等地区学习成功经验,提高创建标准和工作效率。坚持规划先行,邀请省规划设计院、集美集团等知名机构团队参与规划设计,深入挖掘番禺区历史文化、人文景观、古村落古建筑等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凸显岭南古邑特色,提升和美乡村品质。

  强化培根铸魂  培育和美乡风

  番禺自古耕读文化绵延,是岭南文化重要的发源地,孕育了广东音乐、岭南建筑、岭南画派等重要的文化标志,也涌现出了何氏音乐三杰、岭南画派高剑父、高奇峰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

  2023年以来,番禺区积极在价值实现上下功夫,深挖特色文化资源,把握城乡主脉、文脉、商脉传承融合,深化历史文化、现代活力、未来发展联动互动,打造“珠水金声 粤韵乐乡”广东音乐文化品牌,通过采取“广东音乐+”形式,邀请港澳、高校、本土的广东音乐团队开展交流和展演。

  举办“同气连枝 弦歌不绝”沙湾粤乐交流分享会、广东音乐地铁行、广东音乐大讲堂等20多项活动,联合港澳打造乡音、乡貌、乡贤、乡祠、乡亲“五乡文化”,吸引港澳青年回到番禺开办广东音乐传承湾区工作室,进一步擦亮“广东音乐发源地”招牌名片,让和美乡村更具乡愁韵味。

(转自番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