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何贤纪念医院加快提升医疗救治能力,通过多学科协作管理、标准化诊疗管理、一体化闭环管理,构建科学有效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患者管理体系,进一步规范慢阻肺诊疗,缩短慢阻肺患者平均住院日,提升患者满意度。
一是打造多学科协作管理。联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ICU、康复科组建多学科协作的慢阻肺管理团队,对团队成员进行培训考核,提升成员专科知识水平。与国家呼吸健康研究院互联互通,不断提高慢阻肺诊疗技术及呼吸康复技术。配备睡眠监测仪、呼吸机等专科仪器设备,提升学科硬实力。
二是建立标准化诊疗管理。提高院前慢阻肺高危患者早期识别,制定院前慢阻肺高危患者初筛方案,根据诊疗指南应用筛查问卷进行评分,筛选出高危个体,并对其进行肺功能检查。提高慢阻肺患者病情评估准确性,根据气流受限程度对肺功能受损程度进行评估分级,应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量表(CAT)、改良呼吸困难指数量表(mMRC)等评分量表进行患者症状评估,结合急性加重史进行病情综合评估分组,根据分组结果决定患者初始用药的方案。基于患者体征和血气分析结果对住院患者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把病人分为3级,1、2级患者安置在普通呼吸病区,3级患者安置在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实现分区治疗管理。
三是提供一体化闭环管理。组建互联网多学科诊疗(MDT)团队,提供线上问诊及线下居家专业性服务,构建“互联网+医院+家庭”闭环管理模式。制定专病化互联网健康宣教,实现院内院外线上线下科普宣教同质化。实施个体化康复方案,制定运动训练模式及强度;开具运动处方,通过拱桥运动、拉伸运动、踩踏运动等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创新简易语音训练器、防压疮吸氧管、防压疮的无创呼吸机面罩等,保证治疗质量的同时增加患者舒适感,提高生活质量。
(区卫生健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