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之产业振兴
江鸥村:碧树春水,鸥鹭飞舞
素材/石楼镇人民政府 石楼镇江鸥村民委员会
整理/Mango
“芭蕉河汊鱼虾,小桥流水人家”说的是珠江口最后一块未被开发、广州市目前唯一还保持着原生态、被誉为珠三角“翡翠绿心”的海鸥岛,而江鸥村便是岛上为数不多的四条村之一,也是海鸥岛上游客最爱的打卡地。
江鸥村位于番禺区石楼镇东南部,海鸥岛西北,东隅狮子洋畔,瞭望东莞;南隅陲虎门口,瞭望珠江口,占地面积6.67平方公里,含江兴、上涌、下涌、江鸥尾4个自然片区,是海鸥岛上沙田地区水上疍民唯一有龙舟的村。“江鸥村”的名字是从清康熙年间,原名“江鸥沙”演变而来,“江”则海洋,“鸥”则是海鸥,“沙”则狮子洋西隅陲之滩涂也。据老村民说,在解放之初,春夏耕时,这里的海鸥成群结队,在田中飞翔觅食,鸟语人忙,在下涌围有一棵百年老榕树,每晚都有成群的海鸥在此栖身。20世纪六十年代初,为了扩大稻田面积,村里砍掉这棵老榕树,成群结队的海鸥便不再来了。时至今日,成群的海鸥又回来了,偶尔可见它们在海洋河面掠过的身影。
相比其他古村,江鸥村的历史不算太长,只有320年建村史。但在民国时期,多灾多难的江鸥村历尽风霜雪雨。据村里的老人说,当时有两股土匪聚于江鸥,向农民投函打单,村子也曾受过日本侵略军的洗劫,伤痕累累。在新中国成立前,村民生活在苦难深渊,“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一遇天灾人祸,便拆寮上艇,居无定所。
如今的江鸥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讯网络通、茅房变楼房,物阜民丰,村民们过上了幸福的好日子。特别是近几年,江鸥村借助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有效带动餐饮住宿、娱乐休闲等相关产业,建成别具特色的海鸥岛青少年科普基地、海岛农庄、红树林农产品交易步行街等特色景点,形成了吃、住、游、购等功能齐全的休闲度假胜地。
每逢节假日或周末,均有很多游客到岛上自驾游。从广州开车越过海鸥大桥,沿着木麻黄护卫着的海鸥公路,一路向海鸥岛腹地驰骋,没多久便抵达岛上最边远的村庄——江鸥村。进入江鸥村,迎接你的首先是远处不时在天边掠过的海鸥群,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便悠然而生。“野田春水碧于镜,芦苇之上江鸥舞”,这是江鸥村从2018年开始实施的美丽乡村三年建设目标,如今这个目标已经初步得到实现。
江鸥村最美的地方莫过于28.5公里的岛岸线,沿岸风光旖旎,来江边最惬意的事就是在环岛路上骑行。这里地处珠江出海口,面临狮子洋,宽敞的绿道旁边就是海,有最美的海景与开阔的农田,空气异常清新。而海鸥岛上最有名的一片红树林,就位于东南角的江鸥村海边,这片红树林正对狮子洋,葱郁的红树林隔断了外面的狮子洋,内湾形成一片沼泽。沿着环岛路一路向南,没多远就看到了南沙大桥横跨海面,一桥飞架,气势如虹!
海鸥岛素有鱼米之岛的美誉,古时岛上居民多是以出海捕鱼为生的疍民,后来上岸围垦耕种,扎寨繁衍。现在不少村民仍有出海捕鱼的习惯。江鸥村位于珠江口咸淡水交界处,这里河汊密布,是鱼、虾、蟹、禾虫的最佳生长地,江鸥的沥麻虾以肉质爽脆可口、口感清润鲜甜、色味俱佳而饮誉粤港澳,闻名全国。除了麻虾,各类贝壳类和禾虫等都深受广大吃货欢迎,每到节假日不少周边地方的街坊专程来岛上吃海鲜,令村里各个大排档座无虚席。
这里还有被授予广州农业公园的金洋水产农业公园,在金洋水产农业公园的花树下清水里,青少年朋友可参观学习各种鱼类的成长环境。游客还可观赏肥美的河豚在快乐地游弋,不得不提,这里可是广东省著名的河豚养殖基地。
而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远离都市的江鸥村,还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宝藏”村。村里除了能买到一些海鲜干货外,还有不少大大小小的商店,每间店都很有特色,卖的东西居然多得你想象不到,游客一不小心就能买到性价比超高的“宝物”,小到家庭日杂用品,大到游艇在这里都能买到。
昔日的海边小渔村化身度假休闲胜地,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江鸥村每年投入70多万元开展农村卫生保洁工作,合理配置了垃圾收集和清运设备,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同时积极开展人居环境统一整治、“美丽田园”整治等专项行动,探索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推动村民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如今的江鸥村村道干净整洁、民居规整、停车有序。部分村民还建起小洋房开起了民宿,不仅解决了就业问题,也提高了家庭收入。
周末带上家人或约上三五好友到江鸥村,不论是海边骑行、感受渔帆海景,还是来顿无比新鲜的海鲜农家乐,抑或在淘宝街不断发现惊喜,江鸥村,都能带给你一份独特的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