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完成第七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确定公示的一、二、三级图书馆名单中,番禺区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这是番禺区图书馆自1994年以来连续第七次获此殊荣。据悉,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每4年进行一次,对公共图书馆建设和服务工作进行全面评价和考核,是全面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重要手段。
番禺图书馆新馆
2023年1月18日,番禺图书馆新馆正式启动部分试运行,秉承“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初心,厚植为民情怀,加大力度拓展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传播阵地优势,文化惠民服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打造三馆合一的公共文化综合体
番禺图书馆新馆总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馆舍共6层,地上4层,地下2层。设计藏书量160万册,拥有智能书架1054组,可提供阅览座位1500个,停车位191个和自行车停车位800个。目前已开放区域有展厅、自学区、报刊区、青少区、普通区、24小时图书馆、亲子阅读区。除此之外,新馆大楼内还建有民间工艺馆(区文联)和档案方志馆(区国家档案馆),将建成三馆合一的公共文化综合体。
馆内针对不同对象的阅读需求,设置普通区、青少年区、视障区、报刊区、自学区等相应区域,以及采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设计打造的“人文馆”等特色鲜明、功能各异的借阅空间,为不同的读者群体提供精准的内容服务。
新增注册读者量排名全市区级图书馆第一
截至10月31日,番禺区图书馆进馆读者累计约134.6万人次,其中新馆进馆读者累计约99.5万人次,新馆单日最高到馆读者数超1.3万人次;全区外借文献量218万册次,其中新馆外借文献量为 180.35万册次,分馆外借文献量37.69万册次;全区新增注册读者5.07万人。据广州图书馆实时数据统计平台显示,新馆各项业务数据排名均大幅提升,其中新增注册读者量排名全市区级图书馆第一;文献借阅量排名全市区级图书馆第二。截至2023年6月到馆人次及外借文献量均已超过2022年全年总和。
特色鲜明文化活动惠民生
图书馆以读者为中心,不断丰富文化惠民的服务内容,打造了形式多样、独具特色的文化惠民活动。截至目前,全区开展线上线下活动共计986场次,其中新馆线上线下活动共计730多场次,约130多万人次参与。文化活动涵盖音乐晚会、诗词写作培训讲座、DIY手工课堂、艺术作品展览、科普知识讲座、亲子阅读、安全知识游园、诗歌朗诵会、志愿者项目等特色鲜明活动。
打造番禺诗词特色传承基地。以讲座、公益课堂、诗歌朗诵会等活动为支撑,以多种方式提炼、展示、阐发中华诗词经典所蕴含的精神内核和思想精髓。2023年以来,共开展了50场次诗词文化传承活动,首次创办了六期暑假诗词培训班,由馆长授课分享诗词写作经验的六期暑假诗词培训公益活动,带领学员们创作出上百首佳作,惠及400多人次。
积极探索“图书馆+”服务模式。整合社会资源,吸引省朗诵协会、市美术协会、女医师协会、科学技术协会、广州地铁、东兴小学等社会各界联合举办阅读活动、书画展览、研讨会、健康知识讲座等各类文化惠民活动,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番禺区图书馆馆长詹景海表示,下一步,图书馆将围绕“品质阅读中心、公众交往中心、城市创新策源地、地方文献传承中心”的新定位要求,打造充满活力的城市文化地标和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让市民感受“书香番禺”的独特文化魅力。
(转自番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