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楼镇位于番禺区东部狮子洋畔,美丽的珠江贯穿全镇南北,南濒深圳、珠海特区和香港、澳门,东邻东莞,北通广州,与黄埔港隔江相望。全镇面积126.5平方公里,下辖22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2023年年末,全镇常住人口24.1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4.1万人。
石楼镇是番禺区的特大镇,资源丰富,功能齐全,是省(市)中心镇、美丽圩镇、国家卫生镇、省教育强镇、“中国龙舟文化之乡”“中国龙舟文化传承基地”和“广东省龙舟民间文化之乡”,未来广州市现代化新城区的规划建设区、亚运城所在地。镇内具有基础坚实的工业、旅游业、农业和渔业,是珠三角唯一的国家级渔港经济区试点,有直通香港的莲花山客货运港、国家4A级旅游景区——莲花山旅游区,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莲花山古采石场遗址,有7个国家级荣誉称号的历史文化名村——大岭村,有国家级中心渔港——莲花山渔港,有国家级万亩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现代名优渔业产业园和省级4A 农业公园——海鸥岛,有一万余亩工业园区,有全球首个新能源汽车灯塔工厂——广汽埃安、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广日电梯、全省民营造船“领头羊”——顺海造船厂等重点企业。石楼镇还是著名的侨乡,现有旅居港、澳、台乡亲及海外的侨胞3万多人,共有广州市历届荣誉市民27名,其中以岳溪村应塘坊澳门前特首何厚铧为代表的何氏家族最具代表性。
一、历史文化
石楼镇是今广州市番禺区历史文化底蕴最为深厚的乡镇之一。早在石器时代,这里便有人类活动。宋明以来,石楼地区逐渐形成各族定居的格局。石楼地区,地处广州城狮子洋出海门户, 被誉为“省会华表”,因此也成为名副其实的“省会海门”。石楼地域广阔,自然和人文景观优美,清初评出八景和八景诗流传至今,至今仍保留大岭村水口古建筑群、石二村大井头、赤岗村清颖历史街区、赤山东村乐隐大街等历史街区以及石楼善世堂,大岭显宗祠、龙津桥、大魁阁等历史名筑。
石楼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明清两代共出了进士12人、举人42人、贡生19人,孕育了明代抗倭知县陈大有、陈白沙弟子陈昊元,清代著名学者、东塾学派代表人物陈璞,番禺洪兵首领陈显良等历史与文化名人。清代的石楼堪称禺南地区的武科举之乡,仅同光年间就出了武举人11人、武进士4人。清末民初以来,涌现了一批著名的中医师、商人领袖、慈善家、实业家、教育家、科学家、音乐家、舞蹈家等,如广东音乐“陈氏三杰”(陈文达、陈自强、陈德钜),著名橡胶事业实业家、同盟会员黄益堂,民国广州第一代“酒楼王”陈福畴,香港商界杰出人物何添及其弟何贤。当代有澳门首任特首何厚铧等名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身的历史社会发展特点,造就了石楼地区丰富的民间信仰与诞会文化景观,孕育了多姿多彩的龙舟习俗,还是禺南地区著名的传统对联文化之乡。
二、经济发展
石楼拥有广汽新能源产业园、跨国产业园、潮田工业区、番禺创新科技园、广日工业园、灵兴工业园、莲花山保税区等一万余亩工业园区。加快先进制造业强镇建设,大力支持汽车、电梯两大支柱产业,着力打造多个百亿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进一步激活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效应,充分利用南大干线经济带联动作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全链条工业,引入汽车音响等零部件企业,强化以广汽埃安为链主的汽车产业链。发挥广日电梯龙头企业优势,完善电梯制造业上下游产业链,重点引进电梯电机、梯级等核心零部件企业,打造一流电梯产业集聚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的国家级渔港经济区试点——广州市番禺区渔港经济区正式揭牌成立,总投资14.1亿元,打造智慧渔港、平安渔港、绿色渔港、人文渔港、产业渔港。
石楼拥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是广州市粮食、水产、畜牧等主要生产基地之一,石楼渔港是全国491个重点渔港之一,全镇种殖养殖总面积达到60964亩,其中水产养殖面积34906亩。德记番石榴、海鸥岛麻虾、莲花山渔家海味、浩华腊鸭、柱记蛋品、钻石牌罗非鱼等一大批名优农产品品牌效应逐步凸显,现代农业形成规模化效应。全镇内现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海大集团)、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场2个(海大、金洋水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海大集团、海兴农、绿航)、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海大、海兴农、金洋、绿航农业)。近年来,石楼镇大力发展旅游、商贸、餐饮等优势行业,现代服务业成为经济新增长点。充分发挥水乡特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集岭南水乡、文化古村落、珠江深度游、渔村游、现代都市农业生态观光等绿色休闲项目,莲花山旅游区、大岭历史文化名村以及海鸥岛农业生态观光等几大旅游版块初具雏形,大岭村2020年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文明村、全国法治示范村。房地产业蓬勃发展,相继有莲花湾畔、映蝶蓝湾、保利公馆、 鑫隆世家、亚运城、倚莲半岛、山海连城、中海、汽车小镇、保利等楼盘推出发售,大大提高了中心城区的承载能力。
三、城乡建设
近年来,借打造名镇名村、乡村振兴等契机,积极实施道路建设和升级改造、河涌整治、污水管网、绿道等建设项目。有序推进海鸥公路扩路、龙漖北路、创新西路、番禺国家沿海渔港经济区上下涌锚地工程等新老征地拆迁项目20多个,积极推动江鸥村、海心村等8条村农村生活污水巩固提升、沿江路三期、深沙涌消除劣Ⅳ类沿河截污工程等50多个工程建设。圆满完成石楼镇东门路延长段工程、石楼镇海鸥大桥底北侧道路工程、石楼镇清怡居排水单元达标创建工程等18个工程项目。全面落实环境卫生整治和垃圾分类工作,22个小区已全部实现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设置82个垃圾分类投放点,完成率100%。常态化做好41条河涌水上保洁和60公里海岸线海漂垃圾清理,打击涉水违建行为。以实际行动践行绿美石楼生态建设,加强古树名木巡查保护,保护历史、留住乡愁;对广汽工业园区、莲港大道等路段进行绿化改造,种植景观花木3344株,改造面积1600平方米。2023年,石楼镇获评全市首个“广东省森林城镇”称号。
四、民生事业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加大科教文卫、创业就业、社会保障、扶贫济困等方面的投入,力促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化。落实落地中小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2022—2024年)建设项目,完成中心小学体育馆抗震加固工程、石楼二中抗震加固工程等学校安全改造工程。海鸥学校办公楼、石楼中学实验楼、赤岗小学教学楼、联围小学教学楼等基础设施项目有序推进,推动学前教育第三期行动计划公办幼儿园建设项目,加快清流幼儿园及大岭幼儿园报建工作。番禺区第七人民医院改造项目成功落地,亚运城社区卫生服务站正式开始运营,智联花园汽车小镇服务站已通过初步验收。石楼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设海鸥社区卫生服务站、沙浦社区卫生服务站、亚运城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一体化管理,为辖区居民提供完善、安全、优质的社区“六位一体”服务。公共文化事业亮点纷呈,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发展,多次开展送春联、新春醒狮、送戏下乡、社区广场舞等公益性群众文体活动。
五、社会治理
社会环境平安有序,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实施夏季治安打击整治、涉赌博游戏机打击整治等专项行动。安全生产常抓不懈,扎实推进重大事故隐患、自建房和城中村出租屋安全隐患专项排查,全年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火灾亡人事故及森林火灾零发生。积极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融合创新“枫桥经验”和“浦江经验”,探索法检联合接访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整体作用,合计化解矛盾纠纷过千宗。创建广州市反走私示范点,持续深化完善人防、技防、物防“三防体系”,筑牢水上、岸线、陆路、市场反走私“四道防线”。持续加强城中村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成199支“五口”视频监控补点,补强技防力量。实现8个城中村标准化微型消防站、消防水源、消防设备100%完成建设,打造全镇“充电圈”,构建充电“一张网”;推进出租屋智能门禁系统建设和使用,城中村出租屋智能门禁系统实现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