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议案(建议)提案处理 > 2020年 > 2020年议案(建议)

议案(建议)办理

区城市更新局关于区第十七届人大六次会议第34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曾富强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对番禺区旧村改造方向性的建议》(第34号)收悉。我单位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番禺区分局、区科工商信局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8月12日进行了电话沟通、9月24日进行现场座谈,经综合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番禺区分局、区科工商信局等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注重规划引领,推进成片连片改造

    根据市、区的工作部署,为更好衔接新一轮《广州市城市更新专项总体规划(2018-2035年)》,我区坚持规划引领,组织编制了番禺区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大纲(以下简称“更新规划大纲”)。通过摸清家底、资源建库,全面梳理了我区潜在“三旧”用地资源和更新潜力地块,建立全区更新资源的“一张图”。总结了十年城市更新的工作实践和存在问题,以问题导向,制定番禺区城市更新的发展策略和目标规模,划定了“一区一圈两带”的城市更新重点区域,为城市更新管理工作的推进提供指导方向。同时,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制定“三年实施计划、五年行动方案、十年改造规划”要求,划定城市更新片区和项目单元,推进成片连片改造,预控更新片区和各类项目单元的实施时序,并同步统筹片区优质教育配套及医疗设施建设,提升改造质量。例如,依托南大干线的建设,以国际创新城、长隆万博片区大动力源的带动,结合地铁站点轨道经济效益,打造集商务办公、创意办公、公共服务、生态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南大东、南大西片区城市组团更新项目,将南大干线的11条村划定为两个片区进行统筹规划,综合考虑交通、学校、医院等公共配套设施,历史文化资源等。

    二、保护历史文化,实现保护和开发相结合

    我区在全力推进更新改造工作的同时,也注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前期在改造方案编制中充分挖掘有特色的历史文化元素,进行开发与延续,改变“千城一面”的城市面孔。后期在改造实施中严格落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案,维护城市历史风貌、保留生机勃勃的地方特色。更新改造中以微更新优先、分区保护、分类利用作为策略引导,一是严格落实历史文化保护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等相关管控要求。严禁破坏或采取大拆大建方式对各级历史文化遗产及相关保护范围进行更新改造;二是在城市历史文化保护规划中引入发展观念。重点引导通过微改造活化利用资源,文保单位可保持原功能或设置为文博类展览、办公功能,历史建筑可允许做适当的商业、文化和公共设施利用;传统风貌建筑内部允许进行改善和更新,适应现代的生活方式。三是将文化保护和旅游开发相结合。我区正推进“三旧”改造的项目中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余荫山房、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沙湾古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大岭村等几个级别较高或成片区的文保单位,已开发成为区内重要的旅游景点路线,融入全域旅游体系。其中,为更好地拓展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余荫山房的旅游文化价值,改造中通过集中迁建罗边村内具有历史价值的风貌建筑与余荫山房相呼应,形成历史文化街区,集中体现文化风貌;四是依托文物点打造乡村特色文化。各村保存现状较好的文物与当前正在开展的乡村文明建设相结合,作为建设乡村文明“好家风”和“一镇一特色”“一村一品牌”的传统文化宣传阵地,举办具有岭南特色的文化活动,营造了浓厚的乡村特色文化氛围。如:沙湾鳌山古庙群鲁班庙举行祭拜工匠活动,沙湾古镇留耕堂举办“开笔礼”活动,沙湾三稔厅举办广东音乐传承活动,九成书院成为区域青少年研学及非遗传承基地,独具本土特色的鳌鱼舞、大头佛舞、麦氏书法、黄啸侠拳法、砖雕技艺等民俗文化也依托文物点广泛开展保护传承活动。此外,冼星海纪念馆、松露小学、沙路炮台等10多处红色文物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党员教育基地,区内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小学校等组织前往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

    三、完善政策体系,保持政策连续性

    近年来,省、市均出台和更新了大量有关城市更新的系列政策,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调整和优化政策以推动全市的城市更新工作。为应对城市更新工作推进过程中陆续出现的新问题,做好省、市新政的衔接工作,我区积极推进系列配套政策的编制。为保证政策的延续性,在充分做好新旧政策衔接的前提下,完成《广州市番禺区旧村庄更新改造公开引入合作企业的指导意见》、《番禺区旧村庄全面改造项目住宅房屋补偿安置指引》、《番禺区已批旧村全面改造项目复建安置资金管理操作指引》等文件的编制,强化政策保障,夯实深化城市更新工作的基础。在严格落实上述相关政策规定的条件下,截至目前,我区南浦村、罗边村、沙溪村旧村全面改造项目已成功获得批复。

    四、加强产业引导,促进产城融合

    根据高质量发展的相关要求,我区以城市更新作为存量土地二次开发的有效路径,为保障产业发展空间提供有力的支撑,有效促进产城融合。一是制定产业、税收政策,完善招商牵引优质产业落地,出台《番禺区旧村改造项目产业引进工作指导意见(试行)》,明确各片区的的产业类型、固投强度和纳税强度等具体内容,牵引优质产业落地;二是编制了《番禺区城市更新产业研究》,明确全区城市更新产业布局、发展策略和落地实施等具体要求,通过城市更新助推产业实现内涵式提升;三是为落实城市更新与产业升级转型的联动,在城市更新项目方案策划和编制中设置“产业专章”,分析旧村改造项目产业资源和明确发展方向,避免产业同质化。另外,根据市、区的相关工作要求,结合广州市重点功能片区、产业发展和职住平衡,我区积极落实城市更新产业建设量占住宅总建设量的比例,强化产业用地保障,通过进一步增加产业空间供给,推动实现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目标。同时,目前我区由区科工商信局牵头编制《番禺区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工作方案》,各部门配合实施,通过淘汰关停一批、功能转换一批、改造提升一批,分批次有步骤进行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打造一批经济效益可观、社会效益显著的典型示范园区,有效消除散乱污等低端企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例如,在去年推动石碁镇金山村级工业园建设成为年产值超百亿的现代产业园区基础上,今年将继续推动打造大石街河村、大龙街傍江西村玉带路工业园等整治提升示范项目,带动我区村级工业园整体品质提升。

    近年来,我区城市更新在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保障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市综合能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也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如更新规划的统筹力度有待增强,更新内涵拓展有待提升,更新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规范,更新工作的服务水平还需要优化等,下一步我区将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发挥城市更新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保障城市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持续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和品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有序、规范、高效推进城市更新工作。

    您所提意见建议,已被采纳。感谢您对我区旧村改造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番禺区城市更新局

                                                                                                            2020年10月30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