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议案(建议)提案处理 > 2021年 > 2021年提案

广州市番禺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关于政协第十四届番禺区委员会

第七次会议第40号提案的答复

  


民盟番禺区委会:

  你们提出的《打造屈大均故里文旅品牌助力番禺文化强区整体形象提升》(第40号)收悉。我单位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区委宣传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番禺区分局、区城市更新局、区科工商信局、区教育局、新造镇、化龙镇等单位认真研究办理,并分别于4月、6月与提案联系人进行了沟通联系。经综合区委宣传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番禺区分局、区城市更新局、区科工商信局、区教育局、新造镇、化龙镇等单位的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屈大均(1630-1696),字翁山,番禺新造思贤村人,是中国古代社会杰出的爱国主义诗人、词人和学者,位居“岭南三大家”之首,被誉为“岭南文宗”,也是番禺区唯一入选的第一批南粤先贤,是对岭南文化形成和发展具有巨大影响的历史文化名人。打造屈大均故里文化项目,对全面提升“岭南古邑粤韵番禺”文化影响力、助力广州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具有积极意义。关于打造屈大均文旅品牌项目,我区相关单位目前已完成或正在进行的主要工作有:

  一、采取切实可行措施,促进屈大均相关文物保护和利用

    屈大均家族世居番禺,故乡位于今新造镇思贤村和化龙镇莘汀村区域,现留存的相关文物史迹有屈大均墓、屈氏大宗祠、八泉亭、屈门四硕人墓,其中屈氏大宗祠位于莘汀村,其余均处于思贤村内。1989年6月,屈大均墓、屈氏大宗祠、八泉亭合并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屈门四硕人墓被公布为番禺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墓、亭、祠约呈西北东南走向的三点一线,横跨两镇,相邻直线距离不足半公里。屈大均相关文物资源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当前保存状况较好,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前景。已开展完成的主要保护工作有:

  一是修缮、抢险、科技保护三管齐下,全面改善文物保存状况。区文物办分别于2014年、2019年、2020年组织开展八泉亭修缮工程、屈氏大宗祠排水设施维护改造工程、屈大均墓及其挡土墙抢险加固工程,3个项目取得了良好成效,恢复文物的古朴风采,有效降低了文物周遭环境变化和岁月风雨侵蚀影响。同时面对屈氏大宗祠出现的各项文物建筑保护难题,开展专项的壁画科技保护工程,成为在文物保护工作中运用科技手段的实践范例。

  二是树立预防性保护理念,开展保养维护工作。2014年以来,区文物办以直接开展或下拨补助经费的形式,开展三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日常保养维护工作,并针对木构件较多的屈氏大宗祠定期组织进行白蚁防治,保障文物建筑免受虫害侵蚀。通过保养维护工作,有效延续文物的使用寿命,最大限度地保存、文物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三是建立巡查监管工作体系,保障文物安全。区文物办针对重点文物定期开展节日和天气变化前的安全巡视检查工作,在其他时节进行不定期地抽查;同时聘请驻镇(街)专职文物保护监督员和驻村兼职信息员按计划密集开展巡查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即刻上报,及时解决;2020年,在屈大均墓安装田野文物安全技防系统,利用新技术手段实时监控屈大均相关文物的保存状况。

  四是科学编制保护规划,前瞻保护利用工作远景。2019年,结合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区文物办大力推动屈大均墓文物的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目前规划文本已完成一轮意见征求和修改工作,上报上级文物主管部门审核。保护规划将极大促进理顺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以及与合理利用的关系。

  二、制订相关建设方案,打造屈大均历史文化展厅

  新造镇思贤村已作为旧村全面改造项目纳入广州市城市更新项目储备库,已列入广州市城市更新(城中村)全面改造计划中的十年改造规划项目,目前处于基础数据调查阶段。新造镇正在制定《屈大均故里文旅项目建设行动方案》,行动方案将编制专项规划。化龙镇已投入200多万元提升屈氏大宗祠,将宗祠打造为屈大均历史文化展厅(暂定名),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时代精神文明实践点、村史馆、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于一体,借助声、光、电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充分运用图、文、声、像、动画全方位、多角度再见屈大均一生,该项目计划6月底完成并投入使用。

  三、屈大均文化已纳入我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

  屈大均墓(屈氏大宗祠)成为区教育局第一批文化德育基地,已将屈大均文化编入《文化德育读本》小学高年级8课《诗词言志节气高》,组织中小学生前往屈大均故里开展红色研学实践活动,培育屈大均文化故事宣讲员,引导学生将屈大均文化整理成脍炙人口的故事,传承屈大均优秀文化及精神内容。此外,将屈大均文化作为中小学诗词大会的重要内容,在复习范围及考题中增加了屈大均诗词并适当提高占比,并将组织《诗画颂番禺》诗词创作比赛。

  四、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增强屈大均故里核心吸引力

  为深入推进广州文旅融合发展,打响“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创新文化”四大文化品牌,落实执行《广州加快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我区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我局已制订《番禺区落实<广州加快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工作任务分工表》。通过实施红色旅游提质工程,将屈大均故里打造成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并整合至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中统一宣传推广;通过推动屈大均故里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乡村旅游创意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屈大均故里文旅品牌。同时,我局还制定了《番禺区全域旅游工作2021年推进方案》,并将“打造屈大均故里文旅项目”纳入推进方案中,作为2021年属地镇(街)重点工作来抓。

  五、加大屈大均文化宣传推广力度

  大力弘扬屈大均爱国主义精神,组织清明节祭扫活动,进一步扩大屈大均文化的影响力。同时深入挖掘屈大均文化资源,大力弘扬岭南特色的优秀文化,创编相关文艺作品,以文艺作品繁荣我区群众原创舞蹈创作,不断提升我区群众舞蹈创作及表演水平,区文化馆计划创作舞蹈作品《屈大均》,该舞蹈表达爱国诗人屈大均在不同时期的心路历程,助力打造屈大均文化品牌。

  下一步工作,区相关职能部门将继续抓好打造屈大均故里文化品牌的工作,主要有:

  一是继续做好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按《屈大均墓文物的保护规划》于2021-2035年期间分三期全面提升屈大均相关文物资源的保护利用水平,进行展示和旅游开发,打造以“南粤先贤”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屈大均历史文化展厅(暂定名)、屈大均历史文化步径、屈大均历史文化体验区等。

  二是加大全域旅游宣传力度,为屈大均故里搭建展示等宣传推广平台。继续加大全域旅游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级媒体资源,借助网站、微博、微信、APP等新媒体平台,让广大市民了解屈大均历史文化价值,扩大屈大均文化影响力,宣传屈大均故里文旅品牌。

  三是完成与屈大均相关文艺作品创作。加紧创编、排练和提升,完美呈现原创舞蹈作品《屈大均》,力求让该作品成为我区弘扬岭南文化的又一亮丽名片。

  四是指导做好相关方案编制工作。指导思贤村在旧村改造方案编制过程中按照城市更新政策,落实做好历史文化保护和修缮工作,助力屈大均文化品牌的打造。尽快完成《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屈大均墓文物保护规划》《屈大均故里文旅项目建设行动方案》的编制。

  五是做好屈大均通俗读物的编印工作。结合屈大均历史文化展厅(暂定名)的正式开放,计划由化龙镇牵头,我局支持,共同编印一本反映屈大均故事的通俗读物,让广大市民群众更深入更全面了解屈大均生平事迹,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感谢你们对我区文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番禺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1年7月30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