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关于政协十五届番禺区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27号提案的答复
致公党番禺区基层委员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多主体协同有效推动本土文化消费的建议》(第27号)提案收悉。我单位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区科工商信局、广州大学城管委会、区融媒体中心等单位认真研究办理,并与你们在8月7日、8月8日进行电话沟通。经综合各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打开全域旅游格局,搭建数字化平台”的建议
一是发挥番禺融媒传播优势。我区一直以来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新媒体等区融媒体矩阵平台,以新闻报道、公益广告及自媒体推文等载体,开展番禺本土文化消费宣传工作。以“掌上番禺”客户端为核心的区全媒体矩阵,覆盖全区300万人口。掌上番禺”客户端聚合新闻发布、报纸阅读、广播电视直播和点播、智慧城市等多项功能,是我区唯一具有媒体属性的政务服务入口。“番禺台”粉丝量突破50万,2022年位列全国县级媒体微信号百强榜第八位、年度阅读榜第六位、年度进步榜第七位,最高排名全网微信公众号500强。整合本地收视率第一的番禺电视综合频道、本地车载收听率第一名的番禺电台、40万个有线电视终端以及发行量6万份(含付费电子报)的《番禺日报》,形成深入基层、覆盖全区、辐射周边的全媒体宣传格局,有效推动番禺乡土老品牌宣传工作。
二是用好“番禺记忆”数字平台。“番禺记忆”数字平台是区融媒体中心打造的数字化记忆资源库,对接“掌上番禺”客户端,设置红色文化、寻味番禺、全域旅游、乡村记忆、九爷谋叔轶事五大栏目,截至目前累计上线图文资料300多篇,视频资料总时长约455分钟。“番禺记忆”数字平台通过系统梳理本土文化消费的内容与现状信息,进行相关资源的采集、整理、加工、组织、应用转化等工作,提供包括但不限于文稿、图片和视频等专题展示内容和数字化展示,实现对番禺城市记忆、乡土品牌等资源的多样化再创造、整合与长久保存,形成一个共建共享的数字化记忆资源库。
三是顺应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发展趋势。我区大力促进高新技术的应用,推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上云用数赋智”,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大力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产业链与创新链双向融合,积极培育“文旅+”“+文旅”新业态,推动文化、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强化产业科技赋能,加快以5G技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全息技术等为代表的新兴数字技术在文旅产业中的应用。促进创意设计、数字文化、工艺美术、演出、娱乐、动漫、游戏等文化产业门类与设计、信息、贸易、体育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四是高标准规划布局全区旅游资源。我区编制了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构建起东部高端休闲度假旅游片区,西部岭南文化生态旅游片区,中部现代游乐商贸旅游片区,北部科普科教旅游片区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出台《番禺区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管理办法》等扶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经过多年发展,番禺旅游呈现出景区量多质优、旅游片区集聚发展、产业体系不断完善的良好发展态势。全区旅游接待总人数逐年攀升,从2008年起旅游总收入连续11年保持双位数增长,2019年全区接待游客5035.6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77.98亿元。受疫情影响,2022年全区接待游客2829.1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35.25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20.1%和30.9%。2023年春节黄金周,我区旅游市场强劲复苏,喜迎开门红,全区旅游接待总人数262.3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02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78.1%和74.8%。
二、关于“多主体参与协同,开放合作共赢”的建议
我区文旅产业基础扎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旅资源丰富,文旅新业态发达,创新资源优势显著,获评“广州市2022年度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工作督查激励对象”。一直以来,我区在文旅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方面都处于全市领先地位。
一是成立番禺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建立党政一把手领衔的全域旅游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形成政府引导、部门联动、协会参与、全民共创的良好局面。成立番禺区全域旅游顾问委员会,发挥专家学者的智囊作用。
二是建立南番顺旅游联盟,强化与佛山市南海区、顺德区的旅游合作与交流。2022年,我局积极开展519中国旅游日宣传,宣传推广南番顺旅游联盟新版宣传片,推出南番顺四大精品打卡线路,呈现三地独特的广府文化旅游资源等,展现南番顺文商旅融合的新形象、新风貌。此外,南番顺旅游联盟抱团参加2022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充分展示南番顺三地旅游资源。
三是指导成立广州大学城科教文旅服务中心,并多次组织小谷围岛内12所高校及广东科学中心、南汉二陵博物馆、岭南印象园、广州市档案馆、广州大学城体育中心等5个文旅场馆召开广州大学城科教文旅服务座谈会、广州大学城文创共建研讨会、广州大学城科教旅游高质量发展服务座谈会等,加强校地共建,深入挖掘校内外研学资源,共同研究推动开发大学城一日游、多日游路线工作。通过广州大学城科教文旅服务中心有效串联校内外科普科教场馆,共同推出多个研学游产品及岭南印象园+广东科学中心景点套票等文旅产品,进一步加深与各高校及文旅场所的合作关系,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促进广州大学城文旅经济蓬勃发展。
下阶段,我区将继续树立大文旅、大产业、大发展意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挖掘广府文化起源地、岭南音乐起源和发展地等文化底蕴和资源优势,打造“大学书香、智造时尚、岭南民俗、红色文化、广东音乐、广州美食”六大文化品牌。实施特色化、多样化、差异化发展,推动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入旅游产业链各环节,大力开发文化主题旅游线路和产品,提高旅游场所设施的创意设计水平,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文化内涵。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间要素互补、互为市场,推动文化和旅游消费业态及公共服务功能融入各类商业设施、产业园区,打造宜业宜商宜游的高品质产业功能区。
三、关于“挖掘文化价值,创新文化资源”的建议
我区现正全面推进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工作。
一是以“读懂广州、读懂番禺——寻找家乡的故事”为主题,组织开展番禺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系列活动,让人们全方位、多角度了解番禺的历史文化,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让家乡情怀传承开来,让番禺人满怀“番禺味”。系列活动自2022年6月15日启动以来,先后举办了专家研讨会、乡情乡贤乡俗展演大赛和颁奖典礼暨汇报展演、记住乡愁实践教育基地西坊大院成果展等多项活动,并发布了“番禺乡音”小程序,设立《番禺民俗趣谈》电台栏目。今明两年还将继续开展《乡音》采集、《乡贤》文化丛书出版工作。
二是积极打造“珠水金声 粤韵乐乡”广东音乐文化品牌,进一步擦亮广东音乐文化品牌。2022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粤韵飞扬 逐梦湾区”广东音乐会、“粤韵礼赞新征程”第十三届广东音乐邀请赛颁奖音乐会、“粤韵悠扬 乐享全程”广东音乐文化传播推广活动、戏曲进校园活动、“同气连枝·弦歌不绝”沙湾粤乐交流分享会、沙湾广东音乐地铁行、广东音乐大讲堂、“赛龙夺锦 向上向善”街坊剧场音乐晚会暨“百家经典百姓诵”系列活动等。组建街坊剧场、祠堂剧场,让基层市民群众共同演绎广东音乐。成立广东音乐传承发展研究会,全面构建番禺广东音乐发展新格局,让广东音乐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
三是支持长隆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加快实现智慧旅游转型升级。2021年,长隆旅游度假区入选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试点名单,2022年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结合城市更新行动利用老旧厂房开设文化创意场所,构建主客共享的文化和旅游消费新空间,推动紫泥堂创意园景区、广州西坊大院文化旅游区相继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余荫山房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深挖我区优质文化旅游资源,番禺美丽乡村之旅(番禺博物馆-沙湾古镇-松露小学-大岭村)被公布为第三批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沙湾北村被公布为第三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以文商旅体为主题,重点打造长隆万博片区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标志性商圈。目前,长隆万博商务区完成扩区,万博商圈获评省级示范特色商圈,分时段步行街申报成功。
四是每年举办广州国际美食节主会场活动,线上线下联动,展示湾区美味、国际美食、缤纷烘焙、网红美食等,带动亿元线上促销资源,引爆美食消费狂潮,激发全市餐饮消费动能。组织举办番禺区“味在番禺”系列名店名菜名点评选活动,评审出钻石餐饮名店、人气潮店、特色名店、金牌粤菜、地标美食等,进一步挖掘番禺美食品牌的核心价值,使“味在番禺”的品牌形象更加鲜明,增强番禺的餐饮文化自信。
四、关于“政府政策支持,企业让利居民”的建议
多年来,我区一直坚持在每年的“519中国旅游日”等时段,组织各文旅企业实施门票免费、打折或发放优惠券等措施,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文旅体验。同时,积极参与相关部门组织的产融对接活动,包括文旅产业专场、锐丰音响专场等。下阶段,我区将进一步完善文化和旅游企业服务体系,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落实助企纾困和稳就业政策,鼓励国有企业、龙头企业主动作为,积极带动中小微型企业共同发展。
感谢你们对我区文化旅游体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你们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番禺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3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