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区水务局关于区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8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曾湛强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区排水防涝工作的建议》(第18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区气象局、区应急管理局、区交通运输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6月17日进行了电话回访。经综合区气象局、区应急管理局等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区河涌水系发达,片区内分流制及截流式合流制并存。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极端降雨天气的频繁出现、排涝设施的功能老化等原因,我区防洪排涝现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个别地势低洼的位置在短时强降雨下会出现水浸现象,对人民群众的出行和财产安全造成较大影响。
二、原因分析
(一)极端天气呈增长态势。因全球变暖等气候原因影响,近年来冷暖剧变或旱涝急转的极端气候事件不断增多。近年来,我区经历数场超百年一遇降雨过程,如2022年、2023年“9·8”暴雨,导致市桥河流域大面积城区内涝。2024年1月1日至8月30日,番禺国家基本气象站录得累积雨量2193.9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54%。3月29日8月30日,已出现63场强降雨,部分镇(街)在强降雨过程中伴有8-10级阵风。
(二)区域开发透水地面减少。近年来,随着我区城市化快速推进,原有的大量农田、绿地等可透水地面被建筑物、沥青道路、广场等不透水地面代替,地面“渗、滞、蓄”能力大幅减弱,雨水产流增加、汇流加快,暴雨洪峰增大、洪峰出现时间提前。
(三)地势低洼。易涝风险点区域地面相对周边道路较低洼,高地势雨水口收水能力有限,使得雨水在低洼处快速积聚,容易造成水浸。
(四)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汛期基本为每年3至10月,正值春夏季树木落叶期,特别是大叶榕等树木,落叶集中、量大,雨水篦子被大量树叶堵塞,过流断面减小,影响雨水下排速度。如汉溪大道与新光快速交界处,今年5月7日夜间暴雨,由于收水口累积落叶垃圾导致堵塞,而8日清晨环卫部门未及时清扫,导致排水不及时发生水浸。
三、整治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排水防涝工作,按照“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总原则,我局牵头会交通、应急、城市管理、排水管网运营单位等相关部门,以“绣花”功夫进一步加大排水防涝工作力度,深化防灾减灾治理工作。具体如下:
(一)加强预警预报体系建设,合理安排停工停课、复工复学等事宜
一是加强协调分析。区气象局印发《番禺区城市内涝气象风险评估预警工作实施方案》及《番禺区地铁站场防洪防涝气象服务工作方案》。联合区水务局、区排水公司成立番禺区城市内涝气象风险预警技术研究工作专班,建立“番禺区内涝预警研究”工作群,就我区城市内涝气象风险预警工作展开充分探讨,共同推进城市内涝气象风险预警研究工作。
二是提高预警报送普及度。在强降雨天气过程中,针对城市内涝风险,区气象局通过手机短信、粤政易工作群、微信工作群等多渠道,及时向交通、应急、教育、水务等有关防洪排涝应急联动成员单位发布天气实况、预报、预警服务信息及防御建议,并针对105国道内涝风险处置、全区内涝调度等2个内涝相关工作群以及区气象灾害应急处置粤政易工作群,提供精细化气象服务。
(二)加强水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贯彻“污涝同治”
一是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洪排涝能力。根据在编的市、区防洪(潮)排涝规划,在雁洲水(船)闸处增设强排泵站,减少河道水位顶托的影响,提高市桥河流域抵御潮水能力,目前正在聘请第三方单位进行建设的必要性论证。有序推进《广州市城市内涝治理行动方案(2021-2025年)》《广州市防洪排涝建设工作方案(2020-2025年)》、国债项目中我区124宗排水防涝能力提升项目的建设。加强河涌综合整治,尤其是瓶颈段整治,增强河涌行洪排涝能力;扩建或拆挡阻水严重的卡口水闸、河涌卡口,提升河道行洪能力。
二是贯彻落实“污涝同治”理念。切实推进合流渠箱清污分流、排水单元达标建设、村居雨污分流等工作,在村居雨污分流项目推进过程中同步完成51处村居水浸点的整治工作。
三是及时复盘,实施整治。建立重点积水点台账并及时更新,对每场降雨积水点,系统分析水浸原因、制定可行的治理方案,并抓紧落实整治。
(三)加强对基础工程建设的管理,建立排水防涝部门间的联动机制
一是加强规划与设计阶段方案把关。在交通基建、房地产等新建项目规划和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对排水系统的影响,避免在排水设施附近或下方进行大量挖掘或建设活动,提前评估项目对排水系统可能产生的压力,包括增加的水量、可能的堵塞等,并据此设计适当的排水方案。
二是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测与维护。督促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建立临时排水系统,确保施工区域的水能够顺利排出,避免对公共排水系统造成过大压力,同时定期清理和维护排水系统,确保其正常运行。
三是加强排水设施验收治理把关,严格按照《广州市排水条例》相关规定要求,建设单位在排水设施验收前应当按照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等有关标准和技术规程对排水管道进行检测,出具检测报告。
四是加强监管与执法,按照《广州市排水条例》的相关规定,对违反规定、影响排水系统的施工单位进行处罚,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自南大干线建设以来,因施工单位未能落实排水设施“先建后拆”及规范施工,导致排水管网破坏引起多起水浸事件,工程施工曾造成105国道与南大干线交汇处“逢雨必浸”。南大干线建设工程实施以来,市、区水务部门持续跟进其问题整改和执法,协调南大干线完善新建雨水渠箱、狮子涌泵站、礼村鱼塘泵站等设施,同时做好施工队伍值守布防工作,协力解决施工带来的积水问题。
(四)加强宣传教育和社会参与,形成防洪排涝应急工作社会合力
针对近年来的超标准降雨反常天气加强宣传教育,既要明确超标降雨和极端天气概念,帮助市民对这些概念有清晰的认识,也要提供实例和数据,通过具体的案例和数据来说明超标降雨和极端天气的危害。会同番禺融媒等多家本地媒体,强调预防与应对宣传,提高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意识,培养群众对洪涝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此外,通过短信、移动应用、社交媒体、广播等多种渠道向市民推送内涝预警信息,指导市民合理安排出行,降低内涝带来的影响。
感谢您对我区内涝治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番禺区水务局
2024年8月30日